进博物馆一定要带讲解员。
这是逛金沙博物馆的最大经验。文物的价值在于它背后的故事,用意义这个词更合适吧,不然就是一堆坛坛罐罐金银铁块,我们普通人不自带数据库,压根不懂这玩意。
任何成果伟大都是相对的,古代牛气哄哄的技能点也得纵向比较才凸显得出来,我们脑子里面没有一个量化的标准,压根不知这技能点高级到哪里去。顶多觉得,哟,古代这罐子长这个样子,一圈下来,脑子就闪存了一点各种乱七八糟的图片。
以博物馆一个复原金沙生活场景的的模型来看,于我而言,不过是一间破茅屋,河水,山,大象模型,村民打猎而回场景,对了,我就看出来河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了凹岸,凸岸。凸岸泥沙堆积成平原,形成居民点。在讲解员的解释下才明白地上的花花草草,哦,那叫蕨类植物等都是根据考古挖出的孢子弄的。一句话,一切都不是无缘无故的,还有大象,也是根据挖出的象牙象骨才搞的。
看着这个山清水秀花花草草万物生的场景,我觉得嘛,我们人类应该是越活越回去了。我们书上一直说我们进入种植文明时期是一个大大的进步,毕竟逮兔子捞鱼这些活动太具有不确定性,搞不准上顿吃了没下顿,而种植则意味着有稳定的食物来源,我们可以灵活调节自己的时间,哦,空闲时间用来创造文明之类的,貌似很有道理。我想,在遥远的过去,地球并没有被我们大规模地开发时,那资源状态大概就和未开发的北大荒一样,有句话不是说棒打狍子瓢舀鱼,金沙人应该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河里的鱼摆摆应该多了去,那时候不知道是否有盐不,这样就可以保存食物了。我们默认他们解锁了渔网之类的技能点。这小日子过得多好啊,蛋白质丰富啊。而进入了种植文明时期,话说古代没肥料没袁爷爷的杂交稻没杀虫剂那单产能高到那里去,对哦,他们劳动工具应该还没解锁高级点的吧,不过话也说回来,我们几千年前解锁了镰刀之类的,现在农村还在用,农村生产力在某些方面也没进步到哪里去。我们现在农村,一些没用上机械的地区话说全靠种田能解决温饱不,根据我爷爷奶奶的说法,就够吃而已,那么几千年我们的祖先们,冒昧问一句,你们够吃不。进入种植文明,生活质量应该是逐渐下降的。当产生了国家后,应该更糟糕的。
博物馆很多器物的材料,工艺等等,我们都需要讲解员给我们逐一解释我们才能明白这些上面领先于同时代的技艺,与周边文明的联系等。更甚,我们从其讲解中可以窥见考古的一鳞半爪,比如说某件器物我们可以推测出当时生活是怎么样的,娱乐装饰的器物较多可以猜测古人的生活较为富足,毕竟饱暖才能思淫欲。如果我自己逛,大概就随便看看,听了讲解才感觉这里面的文物都活转回来,带着时光的记忆,给我们讲述一个遥远的时代。
我觉得应该带小孩子来这些地方,他们那么小,懵懵懂懂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们迫切地想要知道这个世界的东西南北,过去现在。好奇,是他们手中正确打开这个世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