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晨读,简单回顾我与冥想的相遇。
初识冥想
对于“冥想”,之前一直觉得是高大上的存在,是有悟性的人才能接触的领域。
已记不清是什么时候接触这个词,但早把冥想列为自我修炼的清单中。只待时机成熟,然后参与。
第一次感觉到进入冥想状态,是在大学某一天下午。房间内静悄悄,窗外车水马龙。午休之后盘腿而坐,突然意识到时间的流逝,缓慢且不复返。
之后当我状态超级低落时,会通过不太正规的静坐方式,意识到自己,然后拉自己一把。
遇见冥想
有时候,我会相信吸引力法则。而遇见冥想这件事,也恰好见证这个法则的神奇。
在2016年元旦,我写了愿景板,“向宇宙发订单”,其中第四季度是学习冥想。因缘巧合,我在12月遇见自控力lab冥想训练营。
通过学习,才知道冥想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与困难。坐下,专注于呼吸。泽阳老师说,即使我们最后忘记课程所学,把一开始的“调身、调息、调心”继续运用,终有一天会感受到冥想的力量。
关于冥想
001 冥想的步骤
调身——调整坐姿,腰杆自然笔直,下巴微收,肩膀放松,手结定印;
调息——坐姿调整完成,长长地、慢慢地呼出三口气;
调心——把注意力放在人中处。
002 注意力放在哪里
为什么是人中处?人中是大脑集中反映的区域。但是在参与冥想营时,我只有在少数时间才能感受到注意力放在人中的感觉。
那其余时间怎么做?老师传授的方法是数息法。与晨读不同的是,从1数到10,再由10数回1。如此反复多次。
003 关于冥想的时间
冥想时间可由自己安排。为了有更好的体验与建造仪式感,最好是固定的时间段,固定的场景。比如我会在临睡前进行10分钟左右的冥想。
初学者的冥想时长建议“少时多次”。一开始可能是3分钟、5分钟,这并没有问题,因为专注的时长不一样。可以尝试早晨3分钟,晚上3分钟,逐渐形成一种习惯。
冥想体验
训练营营期间经常提及“体验”二字。体验即实践,是对概念的真切感受。我们知道冥想可以释放压力,提升专注力,但是没有真正练习,永远体会不到冥想的能量。
我很庆幸12月份遇见冥想,让我能应付百忙的工作。我会在面对太多人咨询时,下意识去关注呼吸,而非情绪。
冥想的宁静很难吗?我想说,对于初期的我,对于未成冥想习惯的我,是很难的。还记得族长成功拿下冥想2小时flag时我的惊讶程度。但是,任何能力都是可以练习得来,关键有没有用心做,用心体会。
已经好久没做冥想了,总是借口这忙那忙的。其实5或10分钟的时间,最多也最刷两篇公号文章或一遍朋友圈。静下心,做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