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微信上,有这么几类朋友,最为仙风道骨的,是从来就没开启过朋友圈的人,当然,也包括我专门用来装逼的小号。还有一种,是开过朋友圈,玩两天就觉得没意思不再发的人,奇怪的是,这些人里多半是我的至交,或者我的榜样偶像,我多少能理解他们,视时间如至宝,用来做正事还不够,哪来的时间凑这个热闹。另外一种人,应该和我差不错,喜欢分享自己,不管是看见的,听见的,内心收获的,总觉得要说出来,才像样子,所以时而刷屏,时而自言自语。
最后,有一种人,特别喜欢分组发朋友圈,喜欢对别人三天可见。
在微信最早有了这个功能的时候,我是关闭朋友圈的,那段时间自己在记录使用手机的时间,不是为了不让别人看,而是为了不让自己去刷。效果,还不错。也并没有错过什么重要的信息,有些人就一直关闭着朋友圈直到现在,但我还是喜欢时而发泄一下,自控力足够的情况下,关于不关,并不影响。所以那段时间,还没有发现什么特别。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某群加了一个朋友,习惯性的在加之前,看了一眼他的微信,发的很少,但大概能看到两个月内的内容,加了好友,却发现,此朋友的朋友圈仅三天可见。
我只能毫不犹豫的把他删了。
我不反感任何有个性的人,也不质疑任何人做出任何的选择,这是为人本身的权利。我删了他的原因只有一个,此君甚是脑残,亦或者,心思粗鄙,不够细腻,这样的人,本身也都不在我对朋友选择的范围之列。
这里有个基本的逻辑问题,即便可以推卸给微信团队在设计逻辑上存在 Bug,但无法否定,这是一个完全可以自己规避的问题。在微信>设置>隐私中,是可以选择对未加好友的陌生人不开启朋友圈可见的。如此简单的道理,你对你的朋友只展示三天的朋友圈,却允许一个陌生人看你最近的十张照片(这里当然要排除一些朋友圈狂人,他/她/它们可能一天就发了不止十张照片)。拥有如此逻辑的人,我相信即便存在在我的朋友圈里,也是无法正常交流和沟通的。
不删,留之何用?
回过头来,我们来谈谈朋友圈。首先,我是支持朋友圈分组可见的,这是一种文明进步的表现,但若是因此,深谙一些游戏规则的灰色地带,比如,加班只对老板可见,背地里却和同事说 Boss 不好,就有点儿不够地道了,对于这种厚黑学朋友圈的拥有者,我当然的做法,也是说再见。
还记得么?最早,微信是靠强关系连接起来的,你的同学用,你的老师用,你的好朋友用,你自然也要用。后来,微信变成了工作名片,变成了手机上的 QQ 群,无数的弱关系产生了,如今,微信已经毫无疑问的成了中国最大的局域网社交圈。你可以在里面找工作,找关系,找朋友,甚至可以用来打卡,传销,赚钱。有需求,就一定有市场。人们对微信的开发再利用,还远没有结束。
朋友圈最被人讨厌的是什么?是代购,是广告,是发出来让你的亲朋好友帮忙投票。这是在做什么,是在不断的弱化本已有的强关系,把强关系的皮筋一再拉扯,变得松垮不堪,最后你选择屏蔽了你好朋友的朋友圈,你的好朋友为了盆满钵满开了一个小号。这不是朋友圈简单的变化,这是朋友圈让你们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明确的变化。它是好是坏,我们心里都知道。
如今的朋友圈,已经变成一个人的标签,一个人的名片,一个人用来让全世界认识你的窗口,甚至是唯一的窗口。但请你不要忘了,因为曾经我们已然是好朋友,我才会有你的朋友圈,如今,你却选择对我三天可见,那对我来说,最好就不要再见了。
PS,我是个时而会疯狂的发朋友圈的那种人,也是个偶尔就彻底关闭朋友圈的人,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一样。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有确实的社交恐惧症。也许,你们会惊讶,这好像丝毫不像你们认识的那个我,因为你看到的,只是我想让你看到的。那些看不见的,是我想要拼命克服掉的,我不知道这样的努力是否有效果,但至少,这是一个药方,我保持真心,端正态度,想去试试。
还有,我和我真正生命中的好朋友,都极少相互之间在微信上扯皮,我之于他们,他们之余我,都恪守着一句默许的誓言,有事儿就说话,没事儿别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