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课程:《Day4 :如何大浪淘金,从海量图书选准金矿级别人生好书,打造顶级阅读品位》
一上午时间,这节课我学习了两遍,第一遍只听不记,先搞清楚课程内容,第二遍边听边记,不放过任何重点和打动我的细节,通过这两遍学习才感觉走心入脑,真正学到。说实话,很惭愧,以前读书只是读自己想读的书,以工具书居多,目的很功利,就是想从书中获取智慧,解决人生里的鸡毛狗血,找到困顿中的宁静。直到我读到《穷查理宝典》中的“多元思维模型”,我才发现我就是那把看谁都像钉子的榔头,把自己装进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里面还不自知,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不器”。通过本节课教我们如何选好书,我更加看到了我的“不器”,思维模型单一,阅读面狭窄,信息量匮乏。自从走出学校就没有看过文学名著,古诗文、科幻小说、西方文学更是没有。我现在深刻认识到一个职业读书人的两大选书维度,不仅要阅读可以解决眼前苟且的“有用之书”,也要阅读可以带我们去往诗和远方的“无用之书”。
今日作业:运用课程所讲策略,选择三本人生好书,写明推荐理由。
第一本书是我昨天用苹果阅读法测试的《富爸爸穷爸爸》。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我们人生似乎都在为一个字忙碌,那就是钱。人有两种生命,一个是生理生命,一个是经济生命。生理生命的死亡带来的伤害时间还可以冲淡,而经济生命的灭亡有可能殃及三代甚至更久,这就是为什么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的原因。因为人们对于金钱的认识不是来自于学校,而是来自于家庭。穷人的孩子秉承了来自穷人父母的思维方式和理财习惯。钱不是万能的,而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但比钱万能的是财商教育。财富教育可以让我们认识到钱是怎么运动的,我们如何拥有驾驭它的能力,并让它为我们工作,而不是我们为它忙碌奋斗终身而不得。我们都想我们和我们的孩子实现财务自由,掌握未来财务,让经济生命长青,那就好好来阅读这本书吧。
第二本书是几年前读的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正是这本书帮我走出来人生的低谷。人生实际上就是一场无知与觉醒之间的残酷斗争。作者像剥洋葱一样带领我们剥开被人生迷雾层层包裹的同心圆,找到潜藏的“真我”——爱、喜悦、和平;帮助我们找到命运的唯一真相: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所有外在事物都是我们内心的投射;教会我们驾驭自己的“人生马车”,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如果你身处狗血剧情人生,饱受抑郁之苦,身受命运捉弄之痛,强烈推荐你来读这本书。
第三本书《幸福的陷阱》是我最近在读的,感触颇深。通过这本书,我发现原来从小到大我们对幸福有着深深的误解,我们认为幸福是人之常态,不幸是令人深恶痛绝的残疾,是避之不及的缺陷。但事实是,幸福才是稀世珍宝,每条光鲜的裙子后面都有一个不经意被勾破的洞。正是我们对幸福的误解和过度追求才造成了我们人生中的很多不幸。这本书从根源上教我们转变应对痛苦的方法和情绪的方式,不管你身处哪种人生不幸,这本书都会给你一些有效的指导。
❓附加思考题:你如何理解‘’无用之心‘’?
看到这个题目,我拼命在大脑里搜索相关信息,无奈网络不畅,一直加载中,最后因为资料库匮乏,显示没有搜索到相关内容。我也想像那些优秀学员一样博览中西,引经据典,洋洋洒洒几千字,可我七拼八凑,一个作业做了一天,我太难了。
打卡做个作业,对于我为什么就这么难呢?那是因为我的心都用在了人生的“有用”之处,根本无暇分出“无用之心”去做“无用之事”。要做的“有用”之事太多了,比如柴米油盐酱醋茶,升职加薪评职称,兼职斜杠求多金,人情世故常来往,家庭事业要平衡……这些“有用之事”占据了我的心,让我焦头烂额,筋疲力尽,分身乏术。如同井底之蛙,只会应付眼前一亩三分地的苟且,从未想过还能用“无用之心”做“无用之事”,来打造一个闻所未闻的诗和远方。
这让我想起了驴子,驴子每天蒙着眼睛推磨,昼夜劳作,抱“有用之心”行“有用之事”,跟千里马一样日行千里却从未走出磨盘半步。
走一条老路永远到达不了新的地方。这次报名变现训练营,坐在窗前整整一天的时间用来听课打卡做作业,在周围很多人看来就是无用之事,匪夷所思。我很庆幸,我跟他们不一样,我没有原地打转,我还有一颗尚未泯灭的“无用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