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环绕着一个圆圈而行的。越接近终点也就越接近起点。——狄更斯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总会有某个时刻,陡然一种感觉似曾相识,越来越清晰地明白,我们生活的轨迹原来就是一个圆。
春夏秋冬,循环往复,一个季节结束便预示着另一个开始。我们生命中也有如此的春夏秋冬,让我们的命运循着这个始末不离的轨迹而行。
一、接受高考中的“二八定律”
又到了高考查分数的时刻,又一轮喜怒哀乐。
考试的结果可以说明很多问题,但不能就此决定人的一生。我更相信——决定你一生的,应该是这一生中的每一个重要时刻。
我想说说“二八定律”,这是社会学中的一个概念,有关财富分配——“社会上20%的人占有80%的社会财富”。这种财富的不均衡早已被人们普遍接受,从心理上讲,我们对自己就是那没钱的大多数不存在心理失衡问题。
另外,这种不平衡现象并不单属于社会学的领域,它还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高考,一定会有20%的人胜出,成为位居金字塔顶端的优秀学子。理论上,他们也占据了高考红利中八成的优先权。
二八定律习惯着眼于顶端优势,而不去讨论底端的绝大多数。就此而言,少数人拥有大多数的人类智慧,就应该享受多数人类的成果或资源。
高考结果一出,各学霸备受关注,作为成功挤过独木桥的那个少数部分,他们正接受着整个圈子80%的瞩目,尽管也只能说明这一阶段他们胜出,但至少同时他们提前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作为大多数,甚至是这个大多数中更不起眼的一份子,希望你伤心难过之后接受这个阶段性的事实,用脑子和行动。
当然,如果这是你低估高考的结果,希望你继续问一下自己,你是否只是低估高考这一件事情?
二 、原因追溯,正本清源
只有知道了书的结尾,才会明白书的开头。——叔本华
接受自己的失败,并不意味着可以心安理得地承认自己就是那金字塔底端的大多数,逃避自己的责任。
高中这三年如果就是一本书,现在是大结局了,大团圆固然皆大欢喜,留有遗憾也该有它的美感,它可以是一种思考。
那么,你是否保留了愤怒的同时,回头看清楚了开头早已埋下的伏笔?
高考不尽人意,肯定存在多方面的原因,刨除客观你无法左右的,最重要的是要分析内因,看自己是否一开始就认清了现阶段自己的职责,承担起了一名高中生应尽的责任。
比如你对待学习这件事情的态度是否端正;你的学习习惯是否合理;你的学习方法是否正确;你的思维模式是否正确;你是否充分运用了身边的学习资源等。
别轻易说自己已经尽力,也别轻易说自己不适合高中的学习,更不能轻易说自己没有学好的天分。命运原本就没有用“二八定律”去划分我们这个群体或者去规划我们的一生,那是什么让我们照着这样的规律被进行了划分?
答案你肯定清楚。
希望让你失望的结果给你一个反思自我的契机,深刻地剖析自己对待一件事情的心态和行为习惯,等进入下一个成长阶段,能够真正避免现有的问题,不再让自己失望。
三、及时补救,亡羊补牢
出发,才能到达。——朱兆瑞
结果若无异议,便成既定事实,多少懊恼愤恨都无法返工重来,与其无限放大自己的失望,不如集中注意力去亡羊补牢,重新出发。
七分考试,三分志愿。分数还不是最终的结果,就当下这个重要阶段而言,收到录取通知书才能一锤定音。
不是还有一个志愿填报吗?既要重高考分数,更要重志愿填报。
将能够用得上的相关资源都搜集起来,比如有关志愿填报的书;微信公号、网络媒体资讯;有经验的学长 ;能够提供一定指导的老师;能给你提供另外一个视角的家长;可以跟你协作互助的同学。并结合自己兴趣、对城市、学校、专业、就业前景等的了解去作出更适合自己的选择。
我们总在作出选择,每一个重要阶段的选择能决定人的一生也不是没有可能。身为一名学生,该承担学习职责的同时选择了轻视它,就该承担失败的后果,这种失败存在的价值最好是督促你担着下一个阶段的责任重新出发。
我不会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事实上,每一个过去都应该为今天的言行负责,才能让你的未来不会重复同样的错误。当今天成为另一个过去的时候,方能理直气壮地说,我努力过了,不后悔。
另外,推荐一名一线教师有关志愿填报的文章——《高考志愿这么填,等于多考20分,这位特级教师志愿填报方法很管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