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觉得做成一件事情,什么最重要?回答上一般是缺什么会说什么,有人觉得是人和,有人觉得是天时,有的人觉得是地利等。
那我们假设,所需的条件都具备了呢?
还有最关键的一条,信力,相信的力量。比如对自己自信,相信自己没有问题;比如对前途的相信,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一定是光明的;比如对合作伙伴的相信,相信团结在一起就可以紧密合作,无坚不摧,无难不解。
大家可以去体会一下,无论你做什么,有信力跟没信力的精神风貌都会不一样。前者精神抖擞,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后者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我们在学习当中会说信愿行,为什么把信字排在第一位?因为信是大厦之根基,信的对立面是多疑,而多疑是最障碍一切发展的。
怀疑自己,便会否定自己,出师未捷身先死,怀疑他人,便无法跟人和睦相处。
总而言之,你怀疑什么,便切断了跟什么的链接,即使再美好的人事物,你都觉得对你是消耗。你相信什么,便与什么建立起来良性链接,得什么的福。
相信,是提前在内心造了一个积极乐观的相,有这个相的支撑,外面才会跟你去良性共振。好比你是一部收音机,先把自己调成了坚定、光明、有爱的频率,那外面一定也会收到这样的信号。反之,疑疑虑虑的,也是在造相,也是一种波段,只是这种波段消沉、无力、灰暗等,那外面将来呈现的场景就会就跟这些吻合,到时候你又怨天尤人,殊不知,你的频率不对,你的底色没变,谁也怨不着。
外面怎样,都与你的发心有关。
包括我在教学中发现,一个人信根的深浅直接决定着他的悟性。信根深的人,你会发现他自悟的能力非常强,稍微一点拨,一句哪怕一字他直接可以践行下去,直接给你看结果。信根薄弱的人,又会发现,即使给他每天长篇大论,半年后,他还是会问老问题,仿佛没有讲过,更难践行下去。同时彼此的气场也差别很大,前者日渐浑厚清透,后者稀薄无力。其实,内在看不见的气场便是一个人日后发展的一个评判标准。
狐疑者不度,医不叩门,法不轻传,讲的也是信力。也就是说你日常遇到那些对你没有十足信力的,只是试探的,好奇的,否定的,随意倾诉一下的,你不要管,管也是浪费口舌,不要乱发慈悲心,要对机。中国人其实是最智慧的,什么人该讲什么话,什么人该教他什么,因材施教。好比小学生你教他大学的内容,那就是耽误他。
另外,信心需要培养,比如谨言慎行,言出必行,言而有信,这些都是在培养信根。
信心清净,则生实相。
祝福所有
来自禅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