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是一场参与式研讨活动;组织者自然是班主任我了。每一个校长班的第一次的研讨,我都会反复琢磨,设计好一些环节,目标是引导校长理解什么是“真问题、真思考、真行动”。
从社会学视角而言,学校,作为一个社会机构,是一个先于行动者存在的网络,组织起来是为了实现更为广泛的社会功能,尤其是社会化、为劳动世界作准备和社会整合的功能。这个机构的发展,必然受到政策、文化、制度的影响,而校长的育人观、课程观、学生观、评价观等必然也决定着一个学校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
无论是过去还是今天,我们始终对学校有期待,也有诸多的质疑——对学校内在功能的怀疑、对教育的怀疑。那些被称为“自由的基础、未来的保证……智慧启迪的源泉的公立学校”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引发普通民众乃至学校教育工作者本身失去信心,需要我们严肃思考其中的危机。要想一次就研究清楚一所学校的全部,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作为一个学校之长,应该理解,在特定的背景之下每个学校都有其独特之处,但各个学校的共有之处却是相似的,比如国家政策的影响、人才选拔的模式改变、中西方文化与地方文化、学校制度建设的需要、教师队伍建设、学生个体差异、家长所属社会阶层的差异等等,从这些共同之处着手了解学校,但,改革在实质上是每个学校自己的事情,改革的程度取决于那些与每个学校有关联的人们是否掌握了一系列有用的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所需的数据和信息。这也是我,在推动校长思考与行动的基本出发点——基于证据去发现学校的真实问题。
整个下午的研讨,从政策的把握、文化、制度、教师专业发展等一个一个环节分组研讨。对政策的把握,校长们从4个层面给予理清:
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带来的质量评价的导向是什么(包括民办教育法的修改,集团化办学等)
2.新高考、新中考的改革带来学生培养与选拔的矛盾具体有哪些?
3.绩效工资政策带给教师队伍建设的挑战与教师去与留的问题具体有哪些?
4.中国核心素养的提出带给学校课程、课堂与教学的影响具体有哪些?
在讨论到文化对学校的影响时,校长们平时必然侃侃而谈的话题却安静了,个个都认为学校文化很重要,但是如何建设学校文化,尤其是信息化时代的学校文化建设,要么没有疑问,要么觉得不是问题?这个讨论有一点“过于淡定”——是“打造”还是“涵育”,学校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区别是什么?学校文化的核心是什么?学校文化包括了哪些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对学校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我们该如何选择与引领?
到了追问学校制度建设的时候,"假问题"不断涌现;个个认为制度很重要,但是个个对制度又是高高拿起轻轻放下。现代学校建设所需要的:《学校规章》、《学校课程手册》、《学校教师手册》、《学生手册》再细化到教研、备课、科研等制度性文件,是如何制定并落实的?当然,我们的校长很艺术地回答:“制定”和“落实”之间,“柔性”和“刚性”之间需要把握的度,是最大的问题。
追问到课程环节,从我的经验观察,校长们关注课堂教学的居多,学校课程更多局限于对国家课程的落实,所以在巡堂的时候,我只听到一句真正与课程有关的问题,怎么开足开齐国家课程的前提下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这是一个真问题!!!)
怎么寻找证据,支持我们的假问题和真问题的厘清?
就课程而言,至少我们可以设计问卷,“学生对各个学科的态度排序”,包括:喜爱程度、重要性理解、难度等维度进行设计;对校本课程而言,我们可以继续设计问卷,“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兴趣与需要排序”,依据不同的课程类别进行归类之后,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依据数据呈现的差异,进行一定数量的访谈,去追问一些数据背后的原因。
我们的校长急于要更多的信息与资源,但是并不想要长篇大套的硬数据(因为这需要一定的理论功底和技能技巧、时间和人力),并依据数据和信息来进行问题归类,在需要我们解决、我们想要解决和我们能解决以及迫切性上加以区分。我们是否可以把自己与大众区分开来?普通民众他们只需要被渲染的主题尤其是一些骇人听闻的故事,听听就能被忽悠被蛊惑:学校没有尽到教育的职责,所以我们灾难临头;学校教育质量太差,个个都在提前学习,所以我们需要补课…
理性、对权威的质疑、对新闻的追问,是我们区分一般教育工作者和普通民众的根本。更需要自我追问,我作为学校领导者是否可以基于理论与实践,实现从管理者转向学校顶层设计者的专业化?
学校千差万别,作为一校之长,需要“道”的坚守,还是“术”的追寻?校长有很多的观“点”,但是缺乏一个立体的不同的“面”的自我修养即理念,则无法跳出困惑追寻到问题的本质,这可以从心理层面去解释:社会意识有两个层次,较低层次是社会心理,较高层次是思想体系;有些校长有观点但是没有思想,或者还没有构建符合逻辑、独特个体的思想体系。如果一个校长思考的问题,都是一般教师、学生、家长还没有想到或者不愿意去思考的问题,那么一个个问题解决的过程,恰恰是一个校长独特思想的形成过程。这个过程恰恰需要校长,基于证据的、有逻辑地,进行真实问题的界定与思考。
今天我的提问是:
学校教育的共同点:教学实践、学科教学内容、教学材料、物质环境、活动、人力资源、评估、时间、组织、交流、决策、领导、期望、问题、控制与限制,可能其中一些因素比其他因素更为重要,但是学校作为一个整体加以描述和理解的时候,不可能忽略其中任何一项。那么,我们可以从哪些人的视角去调研、观察,怎样以有用的和有意义的方式整理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