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完了近藤麻理惠女士的《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第一本,对于整理有了新的认识,不仅仅是学到了具体的整理物品的方法,同时整理背后的思想,更是让自己感动的地方。
一、整理的意义
首先是到底为什么要整理?一般意义上我们理解的整理更多是为了让家变得更加整齐、干净、美观,当然让我们自己身在其中,更加有愉悦感,也更能感受到生活的幸福。但在这本书里所写,整理除了这些功能之外,往往能让我们在整理的过程中,第一增加自信心,因为判断一样物品去留的过程,在整理中历经千百次反复出现的选择瞬间,也是在锻炼我们的决断能力,对自己的判断拥有自信的过程,也是对我们的人生拥有自信的过程。
第二,透过整理物品,往往能让我们看清楚自己内心想要的是什么,整理的过程是在选择自己喜欢的人、事、物的过程,也是盘点自己得失优劣的过程,我们能真实的面对物品,能够做在人前做不到的自己,久而久之,就能够真正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并为之朝一个方向努力。
第三,选择什么样的物品,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自己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态度,是“对过去的执着”还是“对未来的不安”,不仅仅会体现在对待物品上,还会体现在人际交往、选择工作、选择配偶等等的标准上,整理中的舍弃是一项很痛苦的抉择过程,但面对了,作好告别和感谢了,放下之后就会真正轻松。自己的价值观也会变得清晰,也会对人生少去很多迷茫。
所以我觉得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其实并不是整理的方法有多么精细,当然方法也非常详细,而且容易操作,而是它让我明白了整理物品对于重新认识人生的意义所在。可以说经历了整理,也许是开启了另一种人生的可能性。
二、整理的误区
那么在整理的过程中,有哪些误区呢?我们习以为常的一些思想观念又有哪些问题呢?为什么我们费了很大劲做的“整理”工作往往会让我们感觉总陷入反腐之中,进而感觉到挫败感很强呢?在书中,很多疑惑都给出了清晰的答案。
第一,整理不等于收纳。收纳是什么呢?我们很多人想尽办法,把东西放的整齐有序,让家里看起来不那么乱,甚至为了做好物品的收纳工作,还买了很多特别的收纳工具,如能装零碎小东西的袋子、造型精美的盒子等等,但是往往会发现,到最后东西还是放不下,还是放不好,还是容易陷入乱七八糟的境地,然后需要不断的收拾才可以保持整齐,所以觉得整理是一件很累人的事情。而近藤麻理惠女士告诉我们,整理的第一件事情是“丢弃”,而不是把东西放好,只要多余的东西还一直存在,那就很难真正做好整理。
第二,谈到丢弃,很多人想到了断舍离,那么在这本书中所写的丢弃和我们常见的“东西丢到越少越好”的观点是有些区别的。我们一般认为,在丢弃的过程中,先去选择不要的东西比较好,然后剩下的就是要保留的东西。而这本书中,作者有一个独特的观点,说的是丢弃这件事情要从想象自己想要的生活开始做起,在整理之前先在大脑中设想自己理想的家是什么样子的,如果想象不出来还可以在网上寻找一些图片,从中找出自己理想中的样子。这个过程很重要,也是整理开始前的第一步。因为只有自己更清楚想要的是什么,才会在丢弃的过程中更加有判断力和清晰感。在丢弃物品的过程中,也是保留心动的物品而非丢弃不喜欢的,所以数量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有感觉的物品有多少。想象一下,当你身处一个满是心动的物品的家中的时候,那该是怎样幸福的一种感觉!
第三,在整理的时候,尽量一次性整理完而不是一次整理一点。很多人认为一下子整理完是一件浩大的工程,想想都觉得很困难,于是告诉自己一天做一点吧。事实上,反而是一次做一点,不容易看到成果,还容易陷入之前的杂乱中,从而令人看不到希望,失去信心。而一次性大整理,会让人把整个家梳理清楚,同时能够看到成果,也不会反复做重复性的工作。一个体验过整理之后整个家整洁状态的人,在心底是会深切的抗拒再让家回到之前杂乱状态的。
第四,有人认为整理很复杂,我遇到很多讨厌整理的人,总觉得毫无头绪。因为我自己是一个尤其喜欢整理的人,记得上学时期,每次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扫、整理房间。现在因为上班缘故,每个星期要往返在学校和家里两个地方,但每次落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打扫、整理屋子,否则干啥都不舒服。所以我觉得整理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反而是一种享受,尤其心情不好的时候,房间整理好了,心情也就随之晴朗。不要把整理作为负担,其实整理只需要做好两件事情就可以了:第一,决定物品的弃留;第二,设定物品放置的位置。只要明确了这样的目标,然后一样一样去整理,就会有整完的的时候。
第五,不能按场所整理,要按照物品类别整理。这也是我们经常走进的误区,我们收拾房间往往是把一个房间整好了然后进行下一个,作者告诉我们这样做也是做了很多重复性的工作,而且不能真正整理出我们到底同一类物品拥有多少数量,从而也很难明白我们该丢弃什么。正确的方法是把家里所有的同一类物品全部集中在一块,比如书籍,卧室也好、书房也好、客厅也好,所有的书籍集中摆放在地上,一一决定去留,有人会说那岂不是很慢,但实际上,如果你是以心动与否为标准来判断的话,一本书的去留选择可能只有几秒钟而已。当然,其他所有类别的物品也是同样的道理。
第六,整理物品的时候,尽量不要从纪念品开始,而是从比较容易取舍的衣服开始,这样比较能让人培养丢弃与是否心动的判断力。同时,还要尽量避免在丢弃的时候让家人看见,也不要把丢弃物品当成是送给家里其他人。对于丢不出去的物品,也就是有些舍不得的但又确实没有心动感和太大用处的物品可以进行告别,对它表示感谢然后再丢弃。想要让家人也学会整理,不要替家人整理物品,也不要勉强家人去做,认真做好自己整理就可以了。
关于整理的误区,其实还有很多的细节,作者在书中都详尽的描述了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还有具体的衣服类、书籍类、文件类、纪念品类等等物品,又该如何整理呢?具体的方法是什么呢?我们在下一篇文章里再和大家详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