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向我抱怨的孩子的教育问题里,拖延绝对可以名列前三甲。
好像所有的孩子突然某一天,都会感染上一种名字叫拖延的病毒,让家长气到炸裂,甚至拳脚相加,也没有什么实质上的效果,只会让亲子关系越来越恶劣。
有位5岁孩子的妈妈沮丧的问我,我到底做错了什么?我一点都不拖延,你说这个孩子像谁呢?
是啊,我们都觉得按照遗传基因科学,一个雷厉风行的妈妈一定会有个做事不拖沓的孩子,但是事实往往并不是这样。
美国的喜剧女演员安妮塔 兰芙洛创作的视频《妈妈之歌》,曾经在各大视频网站上被疯狂转播。
《妈妈之歌》的歌词是:“起床!起床!快起来!去洗脸!去刷牙!记得梳头!这是你的衣服,你的鞋子,你有没有在听我说话啊?别忘了叠被子……”天!多么可怕的喋喋不休的一个妈妈!这首歌一出场,满堂笑声,可见这是大家公认的妈妈的形象。
作为成年人的我其实看的触目惊心,如果孩子每天在这样催促的环境下长大,他的幸福感应该早已灰飞烟灭了。
那到底是什么导致了孩子的拖延和磨蹭?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3-6岁的孩子与成人的生物节奏不同,尤其在大脑,心智以及对身体的控制并没有完成成熟,可能大人认为很容易的事情,对孩子而言,就像一个个带着困难的考验,要花费他们大量的精力去完成。
我很清楚的记得,在我的孩子三岁的时候,我带着他去逛街,我逛的津津有味,孩子不断的拉着离开,我开始还温柔的安慰他,到后面孩子的情绪越来越差,我有些不耐烦的蹲下问他到底怎么了,突然间我再也说不出责备的话了,从孩子的眼睛的高度看出去,都是大人的腿!
如果我们能从孩子的角度去对待一些问题,也许更能心平气和一点。
有一次在个案咨询中,一个孩子嘟囔着,如果他妈妈能做一天孩子,该有多好,就会理解他现在的痛苦了。所以,多少亲子的问题,都源于无法看到对方,而只盯着自己的目的。
回过头来,我们继续讲拖延。一个不断催促孩子的家长,必然是带着焦虑的。而这个焦虑也会传染给孩子,让孩子更加手忙脚乱,甚至不知道如何是好,就像大脑down机,慢慢的,甚至开始形成这种习惯,好像什么都没听见,因为这样孩子会觉得舒服一点。
从小养成这样的习惯,带来的问题是,孩子关上了耳朵,也关上自己的心门。他开始不爱倾听,严重的会建立厚厚的屏障保护自己。然后到了青春期,他会变本加厉的顶撞父母,因为他的内心从未被看到。
所以,拖延不是问题,拖延只是一个结果。是父母没有真正了解到孩子的世界,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和肯定的结果。
有一个很美的故事叫《孩子,你慢慢来》,受到这个故事启发,让我们来看看,当你的孩子已经开始拖延,做父母的要怎么做呢?
一,尊重孩子的成长节奏。
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尝试,犯错,又修正的过程。很多父母在催促无效后,直接代替孩子完成。不仅打破了孩子成长的节奏,还让孩子慢慢形成“没关系,反正有别人会帮我做”这样的想法。
家长需要明白,快不是目的,慢也不代表世界末日,给孩子更多一点宽容。伟大的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母亲要带着极大的耐心,一点一点把世界展现给孩子。
我常常对很对妈妈们开玩笑说,你们的孩子才来到这个世界上几年的时间,而你已经来了三十多年了。不要那么苛刻的对待一个新手,因为你们也曾经都是新手。
二,教会孩子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孩子是没有时间概念的,父母要教会孩子的事一些基本的原则,以及这些原则如果没有完成,会有什么结果。
比如,早上几点要起床,画一个闹钟的图,让孩子明白时针和分针指向哪里的时候,是该起床的时候。起床之后要做哪几件事,然后告诉孩子,你可以慢一点,但是如果迟到,可能会带来的后果,如果孩子真的因为迟到而承担结果,那也是一个很棒的体验,会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有一次,我小孩早上不起床,我就告诉他,很可能吃不到幼儿园的早饭哦。
接他放学时候,我问他吃到早饭了吗?孩子说没有,饿了一上午。我故意问他,那我们明天还要不要迟到呢?
孩子摇摇头,郑重的告诉我,他都快饿扁了,那种感觉不好受。
这是生活中很普遍的一个场景。在进行负责任教育的时候,有个重点就是不要在孩子尝试错误之后还冷嘈热讽:你看,妈妈早就说了,应该怎么怎么样,你不听……“
这样的行为其实会让孩子很受伤,也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做不好决定的,慢慢的孩子就会失去自己的主见。
这个时候要做的是让孩子明白,即使自己做错事,妈妈也会在身后支持我和陪伴我去做下次的尝试。
你只需要抱抱孩子,然后问他,那你觉得怎么做会更好呢?
今天重点讲了小龄段孩子的拖延问题。如果是更大一点的孩子,就要讲到更深层的心理动力了。甚至包括成人的拖延,要怎么破?敬请关注未来更多的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