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曾参 子思
7个笔记
第30章
>> 哀公[1]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2]。其人[3]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4]。人道敏[5]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6]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7],尊贤之等,礼所生也。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8]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9]。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10]群臣也,子庶民[11]也,来百工[12]也,柔远人[13]也,怀[14]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15],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16]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17],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18],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19],既禀称[20]事,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21]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22],举废国[23],治乱持[24]危,朝聘[25]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
凡事豫[26]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27];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28]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 鲁哀公询问政事。孔子说:“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政事早已记载在历史典籍上。他们在世时,这些政事就得到了实施;可是他们去世后,这些政事就慢慢废弛了。要知道,治理国家的途径一定是勤于政事;而治理土地的途径则是多种树木。
说起来,政事就好像芦苇一样,完全取决于起用什么样的人。要想得到适用的人,最重要的就是修养自己,而修养自己就在于遵循大道,遵循大道则应该讲究仁义。
所谓的仁就是爱人,亲爱亲族就是最大的仁。义的最大意义就是事事都做得适宜,尊重贤人就是最大的义。至于说亲爱亲族,必须要注意的就是分亲疏,尊重贤人一定要分等级,这才是礼的要求。所以,君子千万要懂得自我修养。而要想修养自己,一定要学会侍奉亲族;要想侍奉亲族,一定要彻底地了解他人;要想清楚地了解他人,一定要通晓天理。”
要知道,天下人共知的伦常关系共有五项,有三种德行专门用于处理这五项伦常关系。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五项便是所有人共有的伦常关系。而《中庸》里所提倡的智、仁、勇,则是三种常用来处理伦常关系的德行,至于这三种德行的实施,结果毫无区别。比如说,很多人一出生就知道这三种德行,有的人通过后天的学习知道它们,还有一部分人,则在遭遇一些困难后才知道它们。不过,无论是通过哪种方式,只要我们知道了这三种德行,那结果便是一样的了。有的人自觉地去实行它们,而有的人则是为了某种好处才会心甘情愿地实行,还有一部分人勉强地去实行,但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只要他们最终都实行起来,结果都是一样的。
孔子曾经说过:“喜欢学习的人就接近了智,努力实行的人便接近了仁,知道羞耻就离勇不远了。而知道这三点以后,我们便有了自我修养的方式,最终得到管理他人的方法,就能管理国家,平定天下了。”
要想真正地做到这一点,治理天下和国家应该掌握九条最基本的原则,那就是:修养自身,尊崇贤人,亲爱亲族,敬重大臣,体恤群臣,爱民如子,招纳工匠,优待远客,安抚诸侯。
所谓的修养自身,就是能确立正道;尊崇贤人便不再受到思
>> 想的困惑;亲爱亲族就不会出现家庭的纷争;敬重大臣,那么政府也会互相配合,不再遇事无措;体恤群臣,士人们便会竭力报效;爱民如子,老百姓就会对其忠心耿耿;招纳工匠,财物很快就可以富足;优待远客,四方的百姓就能归顺;安抚诸侯,天下的人都会对其敬畏有加。像斋戒那样净心虔诚,穿着庄重整齐的衣服,不符合礼仪的事情坚决不做,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修养自身;驱除小人,疏远女色,重视自己的德行修养,这就是为了尊崇贤人的做法;提高亲族地位,给他们提供丰厚的俸禄,和他们爱憎相一致,该做法完全是为了亲爱亲族;让众官员为他们服务,这样的做法是为显示对大臣的敬重之情;真心诚意地任用他们,并给他们提供较多俸禄,该做法是为了体恤群臣;使用民役却不耽误农时,减免赋税,该做法体现了爱民如子的德行;经常视察考核,按照劳动能力来支付报酬,该做法是为了招纳工匠;来时欢迎,去时欢送,嘉奖那些有才能的人,救济有困难的人,该做法是为了优待远客;延续绝后的家族,复兴灭亡的国家,治理祸乱留下的问题,扶持危难中的民众,按时接受朝见,赠送丰厚的礼品,纳贡菲薄,是为了安抚诸侯。总而言之,无论是治理天下还是治理国家,都要遵循这九条原则,但实行这些原则的道理都是一样的。
无论是什么事情,只要事先做好了预备工作,便能成功;假如没有做好预备,便很可能失败。说话前先做好准备,自然不会中断;做事前有所预备,就不会受到什么挫折;行动前先预备好,就不会有后悔的时候;道路预先选定好,必然不会出现走投无路的情况。
在下位的人,如果得不到在上位的人的信任,就不可能将平民百姓治理好。得到在上位的人的信任有一定的办法:假如不能得到朋友的信任,必然不能得到在上位的人的信任;得到朋友的信任也有办法:假如不能很好地孝顺自己的父母,那么必然不能得到朋友的信任;孝顺父母也有办法:自己不真诚就不可能很好地孝顺自己的父母;使自己真诚也有办法:假如没弄明白什么是善,就不可能让自己真诚。
真诚本是上天的原则,追求真诚就是做人的原则。天生真诚的人,不用勉强就能很自然地做到,不用过多思考就能拥有真诚的心,自然而然便可以符合上天的原则,这样的人我们将其称之为圣人。要想成为一个真诚的人,就要选择一个美好的目标,然后执着地追求:广泛地学习,向有经验的人进行详细询问,经过周密思考,明确辨别,最后切实实行。要么不学,既然学了,如果没有学会就绝不能罢休;要么不问,既然问了,如果没有弄懂,就绝不能罢休;要么不想,既然想了,如果没有想明白,就不能罢休;要么不分辨,既然分辨了,如果没有明确目标,就绝不能罢休;要么不实行,既然实行了,如果看不到成效,就绝不能罢休。别人可能用一分努力就能做到的成就,我们可能需要一百分努力去做;别人用十分的努力就能做到的事,我们就必须用一千分努力去做。如果真能够做到这样,即便愚笨一些,也可以聪明起来,虽然柔弱,最终也能刚强起来。
第31章
>> 自诚明[1],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2]明矣,明则诚矣。
>> 由真诚而自然地明白道理,被称作人的天性;由明白道理再到真诚,被称作人为的教育。真诚自然会明白道理,明白道理后自然可以做到真诚。
>> 无论是人的本性,还是后天人为的教育,只要我们做到了真诚,那么二者便可以合二为一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里也表达了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