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只有24小时,而有效工作时间更少,但并不是每个小时的工作效率都一样高。而且每个人的高效时间也都有所不同。对于A而言早晨可能是高效时间,但B可能就不是,反而晚上会更加高效一些。甚至一段时间比如这7天效率高,下一个7天可能就很低。总之,我们首先得认可这个事实:高效时间不是固定不变的,而且是因人而异的。有了这样的认知之后,下面的问题就比较容易沟通。
第二个问题是,我一天里的高效时间是什么时候?这就需要每个人做详细的记录和观察。把从起床到入睡整个醒着的时间所做的事情进行详细的记录。看看自己哪一段时间做事速度最快,最容易出成绩,哪些时间段比较瞌睡,没体力。
我观察了一下自己,发现在一天的时间里,我有四个可以作为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时间段,如下:
1. 早晨刚起床7.20-8.20,有大约40-60分钟的时间
2. 早饭后到中午之间10.00-12.00,有大约90-120分钟时间
3. 下午4.00-6.00晚饭前的时间,有大约120分钟
4.晚上锻炼之后9.00-11.00,大约有120分钟的时间
当然这些都是最理想的状态。一旦有什么其他事情,这些时间段也会指望不上。
第三问题:我的工作效率与时间又是怎样的关系呢?
经过观察,我排了个序,如下:
起床后——晚饭前——晚上——午饭前。
也就是说,午饭前容易打瞌睡;而早晨效率最高
第四个问题:我是怎样利用时间的?
回答是: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那就是,把第一个时间段浪费在了满足好奇心上了,一起床,往往是刷手机短信、订阅号,看有啥值得我关注的。看这些虽然也很快乐,但是,却把最重要的时间段给放过去了。
这是我做的最错误的事情。因为一旦失去了第一个时间段,整天的任务就像大山一样压在我的头上,喘不过气来。整天都会很被动,很赶。
今后要把大石头先放到瓶子里,带来掌控感和成就感,然后再装小石头、沙子和水。First things first.
第五个问题:这样做的效果如何?
前几天我试着这样做,确实效果不错,当天的心情很轻松,放松,没有一点压力,甚至还提前完成了任务,有时间让我干了我喜欢的事,这让我很兴奋——我这个拖延症竟然能提前干完任务,读我喜爱读的书了。
第六个问题:新行为进展顺利吗?
No. 这个做法很快就因为其他事情穿插进来,而中断了——我每周两个早晨有课,那样一起床就得准备上课的事,肯定就没有时间去做了。
看来,要养成好习惯还是很难的,即使已经感受到它带来的益处,也不容易保持。否则很容易反复,甚至倒退。
第七个问题:得到了什么教训?
要把新行为写下来,贴在墙上,时时提醒自己,一定要在没有课的日子里,恢复早起干大事的习惯。最好是,在一开始制定计划的时候,就考虑周全,把有课的日子排除在外。
这就意味着我们要时常反省自己,问问自己,你的高效时间是起床后吗?那你用它做了什么?明智的人就应该会利用时间啊,不该浪费在没有结果的事情上。
这样,通过定期反省,知道自己时间利用方面的得失,改正错误做法,利用好高效时间,持续地在高效时间里做最重要的事,养成习惯,变成时间投资的明智之人。最终达成自己的阶段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