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就好
——读《活着》有感
活着也许是世间最为简单的事,因为生命是每个人一生下来便拥有的,但活着似乎又是世间最为困难的事,因为没有人能永远活着。
看完这本书,我一直在思索一个问题,活着是为了什么?我为什么而活着?也许这看起来很像一个哲学命题。但我不谈哲学,我想仅仅从自己的感受谈起,谈谈我眼中的《活着》,谈谈我认为的活着的意义。
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我不了解余华这个人,但仅从这部作品来说,我认为这是一部高尚的作品。他用福贵残忍的一生写出了活着的幸福与不幸。没错福贵的一生是“残忍的一生”。
福贵的前半生和后半生在作者的笔下被赋予不同的意义,前半生的福贵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年轻时吃喝嫖赌,什么浪荡的事都干过”,实在是一个让人恨得牙痒痒的一个形象,在看到他的前半生的时候,我真的很生气,尤其是看到他踢家珍,家珍当时怀着孕,我觉得打孕妇的男人是最恶心的了,我觉得我肯定不会同情他,但我没想到,“真香”定律很快在我身上起了作用。
《活着》里面很少有煽情的情节,每一个悲剧都通过福贵之口如实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每一个人物的死亡都只有寥寥数语,有庆脑袋一歪摔倒在地,死了;凤霞生下孩子后大出血,天黑前断了气;家珍更简单——凤霞死后不到三个月,家珍也走了。他们是福贵的儿子,女儿,妻子,是福贵的至亲,作者却让福贵以如此简短的话语讲述他们的死亡,这也许就是这本书残忍的一方面,他让每个读者都感受到了亲人死去般的无力与麻木,生老病死本就是人生必然要经过的一个过程,没有必要去刻意渲染和煽情,但是这种淡淡的描写会使我们读了之后显得异常沉重,从而更加难以忘怀,这种沉重也伴随我们更久。
很多人读这本书的时候或许会有这样的一种想法:《活着》是刻意堆砌的悲剧吗?初读此书,我也想过,也许作者在创作的时候为了作品的艺术表达,有一些刻意的成分在。但是在我看了社会背景之后,我忽然觉得,这个故事发生的那个年代,经历的那些事件,完全是可能发生的,每个事件卡死一个人。作者自己也曾说过“生活远比写作更加残忍”。福贵的遭遇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是那个时代中国人所经历的。所以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是可以理解的。
我曾经觉得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是很有勇气的行为,很“酷”,但是在读过《活着》之后,我才发现活着才是真正的勇敢。
福贵的后半生一直在失去,失去家产、失去父母、失去子女、失去妻子、失去孙子。我想他经历的这些事,很多人哪怕一件都承受不了,而福贵却勇敢的活了下来。“活着”是一场我们和命运的较量,一场与对手之间不退场不认输的较量,人类和命运能够势均力敌——即使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活着”是一件很勇敢的事情,好好活着则是一件很有大智慧的事情。
余华曾说“在旁人眼中福贵的一生是苦熬的一生;可是对于福贵自己,我相信他更多地感受到了幸福”。
我相信很多人难以对这句话感同身受,因为福贵的一生真的是可以用残忍来形容了,为什么他会感受到幸福呢?我想,家产败光之后,福贵逐渐意识到了父母及妻子对自己的爱,他开始懂得爱;凤霞出嫁后,过了一段幸福日子,为人父者应该也是幸福的吧;以及苦根的陪伴等。不幸之中的幸福会更让人珍惜,所以当他回忆自己的一生时,更多地会感受到幸福。
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这不重要也无须我们去深究,因为,活着,就有意义。读完这本作品后,我写下了这样一句话:生活是自己的,请认真努力的活着。我希望所有活着的人都能珍惜自己的幸福,继续勇敢的活着,不为什么意义,只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
嘿,朋友,当你感到压力过大,当你觉得前路渺茫,当你站在认识的十字路口不知何去何从,当你情场失意,当你面临不幸之时,答应我,活着,好吗?
你看,夕阳下那个老人和那头老牛,他们依旧坚强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