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送孩子上学,小区路上。小区是单行道,同向一股车道。
一辆车停在路上,没有要走的意思。我车过来,一位60岁以上下的阿姨站在车旁边也没有反应。我轻按了下喇叭,车里的人探出了头,接着老人嘴巴动了动,然后面目可怕,甚至可以用面目狰狞来形容,朝一个巷子吼,车子还没有要走的意思。我虽然很着急,也没有再按喇叭,我把车子往前挪了挪,半分钟后一个八九岁的男孩着急的跑了出来。老人的表情更加可怕,继续吼,我隐约听到老人说,天天慢的像猪一样,你看不到吗,看看人家车子都等急了,你怎么不能快点。我看到孩子孩子目无表情的上了车,我相信到了车上也是一番狂风暴雨的洗礼。
我车子上坐着我小儿子,7岁。他冒了一句,妈妈他做错了什么,要被骂。那个奶奶好凶,像个魔鬼。
孩子的这个困惑,我也同样有。一路上我都在回忆那个场景,这场谈不上的冲突的场景里,我以为是个例,到某日在小区里带孩玩,又听到一个老人对着孩子吼,你怎么那么不懂事,再不懂事,我不要你了。
到底谁错了?谁受伤了?为什么会这样?
孩子有错吗?大人错了吗?谁来评判对错?评判的一方是强势的,评判标准公平吗?
孩子越小,亲子冲突里孩子越是弱势群体,把错归到弱势群体身上,似乎问题找到了解决的出口,家长的情绪也找到了发泄的出口。对家长而言,家长怒气出完了,事情就结束了。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谁知道。孩子小,他必须接受。接受不公平的评判和怒吼久了孩子就失去了灵性。
这个事情里,家长就不该把车子停在碍事的地方。家长会反思吗,孩子有话语权吗?家长处理问题的时候有站在孩子成长的角度思考和处理吗?
自己家孩子有问题应该通过更好的方式解决,吼叫解决只是家长的情绪压力和自我认知的责任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