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很多亲朋好友会相聚一堂,这少不了可爱的孩子们。
可是孩子们在一起,年龄相仿总会有所争吵,抢玩具、霸电视、争第一,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这是还没看到两个孩子的战斗现场。
李颖表哥带着五岁的儿子阳阳到家里玩,同样是五岁的陆路对自己的表哥非常喜欢,刚开始两个人玩的非常融洽,可是没多久两人便大打出手。
原来阳阳喜欢陆路的一辆玩具车,可是陆路一直抱在怀里不愿意给表哥,两个人就这样僵持着。
坐在旁边的大人看到这一幕,很是尴尬,李颖赶紧劝孩子”你要懂事,做个好孩子,表哥是客,要分享玩具给表哥。”这不劝还好,一劝陆路就大哭起来。
陆路一哭,李颖的表哥也坐不住了,赶忙教育自己儿子,刚说两句,阳阳也哭起来了。
李颖表哥赶忙道歉,带着阳阳回家去了。李颖觉得陆路不懂事,让她丢尽了面子,回头没准还有人在背后说自己没有教育好孩子,越想越气,又将陆路一顿训。
孩子满肚子委屈,直接跟妈妈杠上了,边哭边吼:“那是我的生日礼物呢!”原来那辆玩具车是陆路五岁生日时,李颖送给儿子的生日礼物,自己都舍不得玩,今天妈妈却要求拿给表哥玩,陆路除了不舍还有委屈、难过,觉得妈妈不理解自己。
李颖没想到儿子居然如此珍惜自己送的礼物,对于自己刚才对儿子训斥,非常后悔,可是她还在苦口婆心的劝陆路应该学会分享,“表哥只是玩一下,又不带走”。
分享,本应该是一件你情我愿的乐事,在李颖家,却被要求强迫分享,不分享就被贴上不懂事的标签。
其实,不愿分享是每个孩子的天性,特别是5岁以内的孩子,他们的“物权意识”让他们以自我为中心,每件物品都有归属权。
愚蠢的家长为了面子道德绑架孩子,而聪明的家长从来不会逼孩子善良。
一、尊重孩子的意愿
在《爸爸去哪儿》第二季,黄磊的女儿多多收养了一条小狗,陆毅的女儿贝儿也非常喜欢这条小狗。贝儿问黄磊可不可以让小狗和她玩一会儿?
黄磊并没有帮多多做出决定,而是引导贝儿小狗是谁的,就应该去和谁说。
在此同时,黄磊也告诉女儿说:如果你不想和别人分享,你可以直接告诉对方你的想法,不用顾虑其他。
黄磊对女儿给予了足够的尊重,而非因为在录节目顾及面子问题,要求多多把小狗给贝儿。
孩子有权决定自己的东西要不要分享给其他人,在孩子遇到这种选择时,我们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可以适当的引导孩子“如果你愿意和朋友分享,会收获大家的友谊”。
二、不给孩子贴标签
“这是我的”“我先拿到的”“你不能动我的东西”
很多人都听过这样或者类似这样的争吵,特别是二胎家庭,两个孩子又相隔不大时,每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没完没了。
劝大的“你是哥哥(姐姐)要让着点弟弟(妹妹),那么大了,不要不懂事!”
转身劝小的“你是弟弟(妹妹),不要和哥哥(姐姐)抢,要做个听话的好孩子。”
总之,你们就是错了,不听话、不懂事、不是好孩子,父母给孩子贴上了负面标签,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给孩子的行为下定论,否认了自己的孩子。
孩子自己的需求都没能的到满足,又怎么会顾及到其他人的感受呢?自己最亲的人,在自己受委屈时,不帮自己就算了,居然还说我不懂事,不听话,对孩子内心的伤害不是一点两点。
由于孩子身心发育不完善,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避免给孩子消极的暗示和想法,要给予孩子积极的暗示,让孩子能够更加完善自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三、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孩子的行为很多时候都是受到父母的影响,可能你不会觉得自己在哪一点做得不好,毕竟自己可没有和人当众抢东西,
回想一下,你有没有孩子拿你手机玩时,你大吼“不要动我的手机”;孩子碰你文件时,你大吼“住手,不要乱碰”;孩子在厨房折腾时,你揪着他,“厨房是妈妈的地盘,你禁止进来”。
粗看都没问题,细看你不是正在强势地宣誓你对物品的主权吗?在和孩子的沟通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榜样作用,孩子只是好奇,我们可以本着分享的原则,让孩子明白,父母的某些东西可以分享给你,但是,有些东西比较重要,或者会有危险,最好不要乱碰。
在满足孩子好奇心的情况下,让孩子看一下这神秘的物件是什么,又可以告知孩子需要注意事项,而不是就一句毫无余地的“我的,你不要碰”。
四、不要本着教育之意逗孩子玩
“宝宝吃糖呀,分一个给奶奶好不好”,“哎呀,宝宝真乖,奶奶不吃,你吃吧”。
这样相似的情景,在生活中我们没少遇到,有时候是长辈,有时候是邻居朋友,有时候是我们自己,看着可爱的孩子总想去逗一逗,觉得很好玩。
可是这一点都不好玩,这样除了“玩弄”孩子的感情外,还会给孩子一个错误的认识。
在引导孩子分享糖果是,孩子给你分享糖时,他有分享的意识,可是你接着告诉他“不用了,你自己留着吧”,这时孩子接收到的是:我只要有分享的行为就好,这不会影响到我的“奶酪”。
当下一次遇到同龄孩子需要真分享时,孩子遇到的分享就不一样了。妈妈说“宝宝乖,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玩具呀。”宝宝乖啦,东西在小朋友眼前晃一圈就拿回来了,这时,妈妈又说“宝宝怎么不和小朋友分享呀,这样子不是好孩子哦。”宝宝心想,我到底做错了什么,这不就是分享吗,难道分享还得付出我的东西?
错误的引导,消极的暗示,恼羞成怒的责骂,对教育孩子学会分享毫无意义。分享不能强迫,先尊重孩子意愿,再鼓励孩子分享,不要用道德绑架孩子,用爱去引导孩子学会分享,获得更多的快乐和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