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就是个乖乖女,父母给我的一句忠言就是努力读书才能过上好日子,我也一直奉为圣旨认真执行。
我的父母只是最普通不过的父母,不象前两天大家网上热议的学生班级选个家委会,要么有着深厚的文化知识,良好的教育背景,要么就是上市公司ceo或可以砸停股票的操盘手,要么就是在京有40套拆迁房的土豪。我的父母家中姊妹众多且在农村,父亲高中毕业就离家参军,母亲在11岁外公死后就投奔远在新疆农场的二姨,他俩文化程度按现在来说不算高但在60年代,一个高中一个中专,也不算太低。通过不懈努力,他们在我们这座五线城市也算是中产,过得还不错。在他们的眼里,没有关系没有父辈的财力,从农村走出来,白手起家过上这样的生活,全靠自己读书努力。父亲一直说要不是家庭条件太差,他一定能考上大学,不会18岁就去当兵减轻家庭负担。所以他们一直告诉我要好好读书,珍惜提升自己的机会。
父亲当兵转业最开始并没有在市里,而是市下面的一个小镇。由于父亲文字工作出色,很快被市里的组织部借调。在去市里工作之前,父亲很犹豫,也许想着要和母亲和我分开,他有些不放心我们,或者在小镇过惯了安逸懒散的日子,对未来繁忙的党政生活感觉有压力。恰值我家邻居的丈夫曾叔叔探亲回来,他那时已经是部队里小有名气的书法家,走过很多大地方,见识也比较广,接触过很多优秀的人士,父亲决定跟他谈一谈对借调这件事的看法。曾叔叔告诉他应该去,既然有这个能力就该去更好的地方发挥自己的才能,而孩子也可以接受更好地教育,也许会有一个不同的人生。我很感谢曾叔叔,是他的一席话坚定了父亲的决心,让我得以在两年后摆脱了小镇落后的教育和七大姑八大姨的无所事事,家长里短。来到市里读书,让我感受到了自己跟别人的差距,更加努力。几年后,我童年的跟我一个成绩水平的小伙伴后来没几个考上大学,而我考上了本科,最后留在了高校。而那位曾叔叔早已冲出部队,现在是中国书画院的院长,他的妻子当年的邻居阿姨也从一名小镇工人华丽转身为小有名气的画家。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知读书却不去接触社会,增长见闻,拓展思路,如何将知识化为力量。这件事让我感到有时眼界比知识更重要, 能否作出正确的决定 ,往往是个人阅历,社交,思考,预测的综合性结果。
为什么北上广深压力大,房价高,却还有那么多年轻人选择在那里拼搏,因为那里有最前沿的科技 、教育、文化、娱乐的信息,有着更多的工作机会,还有着更包容更灵活的思想观念。举个栗子,小城市你下班后要去摆个地摊,那闲言碎语很快就会让你无法坚持下去,而大城市会觉得这很正常,没什么丢人的,爱拼才会赢。
眼界跟我们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交友层次等息息相关,却与传统知识关系不大。我虽然考上本科,但是学校却不在省城,这里交通封闭,信息闭塞,20年前网络并不发达,老师也很少谈考研之类的事情,以至于我年级前10的专业成绩却不知道还可以考研,在学校白白浪费了很多时间,到了大四才偶尔从来自成都的同学口里知道,那时已经来不及准备考试了,追悔莫及,异常受挫。而班上的一位男同学,平时成绩中下,经常逃课,却在暗自准备考研,毕业时一鸣惊人,考上了广电的传播学。
这次的经历让我认识到眼界的重要,无关知识,却足以改变你的人生轨迹。一个人能走多远,他将来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眼光有多远。过去我们说,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但在知识经济的互联网时代,眼界才是决定命运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