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一一王安石.《梅花》
我们读了王安石的《梅花》,就有一种“凭顽强的意志,克服艰难困苦,追求理想,实现伟大抱负″的感慨。为什么有这种感受呢?这是因为这首诗和《爱莲说》、《陋室铭》一木羊采用了象征拟人的写作手法。
什么是象征拟人的写作方法呢?我们怎样运用才能提高写作水平呢?
写文章时,将所写对象人格化,赋予象征内容的一种生动形象、进入文章深层意义的想象的写作方法。在实际运用时,要选好某个具体的事物作为吟咏的对象,通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想象,揭示其蕴含的特殊意义,寄寓作者想要表达的某种深刻的思想感情。它的显著的优势,既可婉转地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又能增强文章的表现力量,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又由于象征与拟人常常水乳交融,互相作用,彼此照应,抒情色彩浓厚,让人读文章时一唱三咏,感受文学美、思想美。
运用这种方法,首先要找准托物点,所选之物与所达之意要有相通或相似的特点。这样,二者才能交融契合。同时,要把握所选之物的特征,尤其是主要特征和本质特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实到虚,从形到神,形成渐进梯度。就其篇幅来看,一般有两种常用的表现手法。
一、局部性的象征拟人。
这是与全篇相对而言的,就是在文中某些重要的段落运用这种想象方法。它讲究的是局部性的象征拟人效果,其余部分则不用这种方法,但一般为这种方法作铺垫、衬托或者引渡,为象征拟人服务,而象征拟人又为表现主旨思想服务的,因而这种想象文字一般在文章的高潮或结尾部分给人眼前一亮地显现,或画龙点睛,或卒章显志,象征体与本体之间内在联系比较紧密,联想和揭示象征意义都比较简单直接。倒如,《荔枝蜜》一文的后半部分,就运用了这种方法,请看其中的一段文字:
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一一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
这里,就运用了象征拟人的手法,以“蜜蜂″和“劳动人民"之间的相似点为内在联系,赞美勤奋、忘我的精神品质,无私的奉献精神。采用的是抒情笔调,文字凝练,集中绘其神韵,虛实结合,生动形象,由物及人,以事推理,想象直接而自然,升华了主旨,也深化了文章的意境,给人以深切而诚挚的感染。
二、整体性的象征拟人。
这是与局部相对而言的,就是全文要自始至终地围绕某个象征物来写。它讲究整体形象的鲜明、生动、具体,象征体与本体之间关联比较复杂、隐蔽、含蓄和曲折,寓意也极为深刻,但一开始并无显露,直至文未才显示出象征意义。可见,这种想象有一定的过程性,采用的仍是渐进式结构,层层铺垫造势,最后才进入高潮,挑明象征内容。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就是釆用了这种想象方法,文中的白杨树,就象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向上的精神。但不是一开始就直接言明的,而是通过层层铺垫、渐次深进的方法,直至未尾,才表明了这种真意。其过程是:
白杨树不平凡的生长环境(黄绿主宰,无边无垠,坦荡如砥)→白杨树不平凡的长势(力争上游,参天耸立,不屈不挠)→白杨树的形美,由形入神,显示象征意义(四个“难道″,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精神意志)→进一步明确象征意义,表达了赞美之情(极为普通,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朴质坚强,力求上进)。
这里,始终紧扣白杨树与抗日军民之间外在的普通平凡和内在的伟大而不平凡的相似点进行构思想象,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以物写人,以人显情,以情明旨,使本体和象征体有机交融,使想象拟人的过程曲折多变,摇曳生姿,从而使白杨树的形象显得鲜明而突出,是整体象征拟人想象方法运用的典范作品。
运用这种想象方法要注意一点,就是要明确象征与拟人的联系和区别,密切二者的关系和配合。它们都是把事物人格化,但象征是一种表现手法,讲究的是语境和意象,讲究的是真意和深意的形象性;而拟人是一种修辞手法,讲究的是个体动态和情感的转移,讲究的是词句的显示和表意的生动性。只要运用了象征,就必然要用到拟人,而拟人的运用,也并非都含有象征内容。可见,这种想象、象征和拟人都只是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为表现思想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