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以史为鉴,即是以历史里的事件人物做参考、做镜子,反观自己,以修身、处世、为人。这是古人的智慧。现在很少听人提起,而那些正史里的事件人物已经沦为了故事传说,野史杂谈,反正是杳不可闻,查无可据,这很可悲。
也或许是时代的一种进步,现在的人再不需要从浩瀚又虚无缥缈的历史长河里搜寻那些可以使自己能更好的安身立命的蛛丝马迹。因着物质时代的降临,人类其实只需付出不太多的努力,也可以衣食无忧,自给自足然后体面的生活了。而对于古代的那些晦涩难懂而又收效甚微的修身良谏、处世箴言实在不需太过留意。
但是仓癝实,然后知荣辱。人类终究是精神动物,除了穿衣吃饭,总还有更高一点的追求。世事洞明、人情练达,虽不是生活必须品,但如果多一点,总能使原本清汤寡水的生活更波澜壮阔、云淡风轻一些。如果可以,这又是谁不愿意追求的呢?
所谓的以史为鉴,不过是追寻前人的脚步,一步一步更踏实的自己的路。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世上也本没有这么多的生活方式,不过是实验的人与次数多了,也便生成了这五彩斑斓、绚丽多彩的世界了。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宁静冲淡本来就是古人所追求的美好品质。淡泊宁静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目的一种手段,为的是明志、是致远。是走了很远之后回头望望,仍然无愧于人、不失我心,这应该是衡量幸福人生最重要的标准吧?
路都是自己一步一步走来的,深一脚浅一脚,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最能体会。谁没有过心魂摇荡、束手无措的时候呢?学校里、书本上的价值观来到社会上简直毫无用处,违己以适人,到底要违到什么程度呢?而最常见的违了己仍适不了人,你以为是做的不够,而其实是别人根本就志不在此。
所谓的适人,还不是不能坚持自己吗?坚持自己需要的是勇气、胆量、魄力还有能力,哪一点少的了呢?现在人也谈做自己,凡是说的最大声,便越有待商榷。等到能够隐而不发、暗中努力的时候,到时再说出的话应该更可信些吧,只是到那时便都不愿意说了。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四十就不惑是需要有很多理论做基础的。不然怎么会不惑呢?上有老下有小,谁也得罪不起,是最容易惑的时候啊!那怎样找理论呢?不如就多读读历史吧。这应该是最小的投资最高的回报了。
历史里有累累若丧家之犬的孔子;有散尽家财、漂流五湖的范蠡;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孔明;还有托体同山阿的陶渊明。。。有太多太多又各式各样的精神领袖,他们不可能使你生活的更富足,但是一定会让你生活的更轻松。
自古穷通皆有定,聚散亦有缘。既然一切都有定数,是机缘,何不纵浪在历史的大化里,以史为鉴,看春花开了又落,飞鸟来了又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