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弑,确实是有点大逆不道的意思。对一个生养你并深爱你的母亲,用弑显得极尽残忍。所以不得不先声明弑母是心理上的,而非行为上的。可能这依然让人难以接受,那么带着这种疑惑,接着往下看吧。
这里说的弑母,应该要追溯到美国的弑母文化——“一百年前,美国的母亲与中国母亲一样,发展到后来的女权运动,美国母亲想通过对男孩子管制、限制,表达对丈夫的管制,这样无形中扼杀了男孩子的阳刚之气,于是男孩们开始反抗,心理上仇恨母亲,出现一系列弑母杀母的惨案。我们把这种面临难以克服的家庭冲突、心理变态的文化危机,称为‘弑母文化’。”
现在的中国家庭也同样面临着类似的问题,集中的表现就是“妈宝男”,曾在《巨婴国》中读到“妈宝男有多爱她的母亲,就有多仇视她的母亲”。听起来多少会让人会有些费解。而妈宝男的出现并不是偶然,从历史上看,中国历来注重孝道文化,父母之命大于天,于是乎母亲在小孩的决断中便拥有了极大的权力;从成长角度看,小孩在剪短脐带之前就和母亲形成了一个共生系统,这种生理上的脱离,在出生后又转变成心理上的共生。然而这些也不是矛盾的交锋点。主要矛盾是在孩子成年后,孩子和妈妈仍然沉浸在心理上的共生系统中——“孩子依赖妈妈去生存决断,妈妈通过孩子获得满足和认同感。”如果仅仅是这样,似乎也可以维持着微妙的平衡,但是可笑的是,孩子一边享受着被支配的舒适感,又像渴望得到圆满一样极度渴望自主独立。这就是妈宝男为什么一边爱着母亲一边又仇视母亲的原因
在出生的那一刻,我们剪短了与母亲相连的脐带,但在心理层面上,我们还需要经历很多春秋才会剪开心理上的脐带。这种剪断才是题目中所说的弑母。
没有剪短心理上脐带的孩子通常没有完整的自由人格和独立思想,进而表现出极强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深入骨髓,侵进心肺,导致孩子没办法独立生存。而一个没有独立人格和独立思想的人会有多可怕和悲哀无法想象。所以弑母是必然的过程。这也就是青春期孩子叛逆的根本原因吧,所以我不得不为这些“平稳”度过叛逆期的孩子感到高兴。
作为众多孩子的一员,幸运的是我的青春期几乎都在寄宿制学校里度过,我的母亲大人也有自己钟爱的国粹,不至于过分关注我,而我在心理共生的过程中和完成心理上弑母过程的弟弟成为了要好的朋友,渐渐理解了这些东西,所以我的叛逆表现的不是特别明显。因为一面我理解了生活的艰辛,一面我对于自由人格和独立思想有着同样的渴望。当然和父母的间的磨合路似乎还需要走地很长,相信一路上会有荆棘,而荆棘上也会开出亲情和理解之花。
弑母,强调的是作为孩子一方的主动,它不是大逆不道,是真正的孝道!去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才是父母最希望看到的你的样子。而幸福从来没有那么容易得到,走出舒适区,自己去争取吧。
最后祝天下所有母亲都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