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前的2017年1月9日,微信小程序发布,从那时起到今天,我对小程序的基本定位至今始终没有变过。但是这股热潮中,总是有许多人没有看清小程序本质而盲目跳入其中。正巧最近参加腾讯的应聘时接触到类似问题,我想说说我对小程序的看法。
最近参加了腾讯产品岗位的笔试,其中有一道题目是关于设计一款小程序从而解决用户的什么痛点。
我在其中花了十分钟就回答了两种设计:
1、用于大学课堂点名的小程序
场景:大学课堂
目标人群:大学生
功能:在线签到
解决痛点:(1)防止代答到
(2)节约时间
(3)学生没有下载APP无法完成答到
盈利方式:放置针对大学生群体的广告外链
2、用于商圈或景点的导购、导游程序
场景:大型商圈、旅游景点
目标人群:购物人士、旅客
功能:1、根据小程序中的商圈或景点地图定位并导航到寻找的商铺或洗手间等等
2、根据推荐路线导游;并具备导游的语音。
3、用户可以评论商铺或景点,供其他用户参考
4、商铺可以发布促销等信息
5、景点弹窗表演等信息
解决痛点:(1)找不到厕所或某间商铺
(2)节省导游费用的开支
(3)在商场中要到店面中才知道有什么商品或促销
(4)降低商铺在商圈中宣传成本
(5)节省商圈和景点的人力成本开支
(6)优化购物及旅游体验
我这十分钟的思路是怎样的呢?
其实在思考这个设计的过程中,我始终抓住“用完即走”这个中心,我认为这才是小程序解决用户痛点的核心。而“用完即走”的需求常常体现在线下,其实并不是线上没有需求,而是通常线上通常依附于现有平台已有解决方案了。举个例子:淘宝购物完总有个抽奖活动,而这个抽奖行为已经依附于客户端上完成了。(但其实还是有可用于小程序的线上需求,下文会提到)
回到小程序能解决的问题(前提是围绕“用完即走”):
①将线下的需求转到线上完成,而不是线上的需求。(成功案例:肯德基、猫眼电影)
其中这种需求可分为 引导用户使用 和 用户需求促使使用 两种。
引导用户使用:是商家行为,旨在降低商家人力等方面成本、优化用户线下行为体验。(例子:肯德基小程序的在线下单线下取货从而免排队、上文提到的商圈导购小程序)
用户需求促使使用:是个人需求行为,是个人为了解决某个小问题但又不想为此下一个APP。这类行为包括:查发票、查单位换算等等。
②线上平台推广中的复杂问题转到小程序中完成。
摩拜单车就是一个例子:摩拜单车小程序只保留核心功能。针对微信群分享机制,开展了以“转发微信群获取30天免费骑行机会”为主题的营销活动。据摩拜单车首席执行官王晓峰称,目前摩拜的新增注册用户超过50%都是来自于微信小程序。
以往的APP活动,最终结果都是需要引导用户下载安装APP,而安装一个APP的成本显然太高,绝大部分用户都被拦在这个门槛之外。而小程序完全不需要安装下载,注册后直接可以登陆使用,拉低了用户的使用门槛,最大限度的转化了用户。
同样,电视节目为了提高收视率增加抽奖环节,往往需要用户下载一个APP参与;如果只使用小程序参与,这大大降低了用户的参与成本。由此可见,电视节目、共享单车这类仍有一部分未完全融入互联网的线上平台,或是说是处于线上和线下这两种介质之间的,是比较适合使用小程序进行推广的。
一年多过去了,小程序经历了几次高潮,流量呈现几次波峰,但每次都遇到了新的瓶颈,其中最近的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小程序的变现能力。
其实微信官方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因此也在之后开放了几个功能接口;并且在2017年12月28日推出小游戏【跳一跳】,为开发者提供了一条新的变现思路。比较火爆的【头脑王者】也是在此之后才出现的,这是少数比较具有变现能力的小程序。
接下来我想围绕其中几个功能,以“用完即走”为核心,谈谈变现的思路。(为什么始终以“用完即走”为核心?因为不围绕这个中心就是去小程序的意义,也没人会无端端用小程序)
变现方式1:引流
小程序要想变现最好具备外链功能。以上文提到的上课点名小程序为例,当中插入的广告如果没有外链,广告的能力会弱许多。这就基本只能是线下商家的广告,就类似现实中的广告牌广告单,广告中包含地址门牌等等,而无法转到线上。
现在小程序已经开放了外链功能,这也算是从打算构造封闭环境到对市场的妥协。
开放外链功能,意味着可以从小程序跳转到APP。这对于商家来说意味着从微信打开多了一个流量口,成为一个新的获取新用户通道,降低了获取流量成本。对于用户来说,也是优化了使用体验,想要使用更高级的功能可以直接跳转到APP。
变现方式2:转到线下
此时小程序充当工具的作用。肯德基小程序线上下单免排队、上文提到的商圈导购就是这么一个例子。提高购物效率可以卖得更多,节省更多人力成本;优化购物体验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来买。
变现方式3:游戏
购买道具从而增加游戏体验。这个不用我多说,以【头脑王者】这款问答型小程序游戏为例,通过购买商品获得积分,积分可以兑换不同的道具从而提高游戏胜率。
变现方式4:分流
假如有一天小程序中出现了买卖行为的应用(不清楚目前有没有),例如导游在景点中为旅行团进行团体购票行为。
以往大多数的操作是这样的:导游携带所有人的证件(学生证为例),到团体票窗口进行排队购票,完了之后还要一个跟着一个统一走专用通道进入,并且有的人去的景点还不一样。
现在只要旅客在小程序上验证各自身份信息,然后导游统一为这批游客购票,最后直接有区别分发进入景点的验证信息给旅客即可完成操作。
概括来说就是,分流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当在平台中的行为出现中间人的时候,中间人需要对平台的信息进行有区别分发,即可以将小程序中不同的页面分享给不同的人。这个中间人不局限于导游,还可以是教师、分享商品宝贝链接的人等等。
有人问为啥非得用小程序?原因是在目前还未有覆盖面足够大的全域旅游平台出现时,小程序的确是符合“用完即走”,并且解决成本最低的方案了吧。
但是微信小程序在运营过程中还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高频需求的平台不一定会选择小程序:一是因为小程序的入口不够明朗,二是小程序功能性不如APP。
因此面对高频需求的平台,小程序采用的策略是确保能够实现该平台的核心基础功能,在不需要高级功能的情况下,尽量将客户留在小程序中操作;甚至将某些接口提前到“扫一扫”中。例如扫共享单车二维码可以提前到扫一扫当中,
其次,我们应该注意到商家有可能对将平台依附于小程序的行为保持谨慎。商家内心肯定是希望把数据和流量把控在自己手中。因此小程序就要把握好和商家之间操控的平衡点,在保持自身生态的情况下,尽可能开发一些接口,例如开通H5就是这么一个行为。
结语:我始终相信小程序具备存在的意义,并且会稳步增长,它改变市场的布局,解决用户终端app泛滥的问题。这过程需要商家敢于尝试这个新平台,并且清楚地认识到自己需要用它干什么并发挥它的长处。
mSa����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