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自律的人:连续早起晚睡不用闹钟3年,连续阅读打卡400多天,连续1年半一周跑三次步……
然而真的遇到空闲,真的无事可做的假期,周末,却又反弹的一套糊涂,混吃等死……
有的时候,我都有点怀疑当初大家怎么称呼我“A2达人”,这个熊样,估计可以气哭柳比歇夫。我没系统上过时间管理的课程,因着拆书的缘故,读过几个时间管理,自我管理的书《小强升职记》《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只管去做》,照着去做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因此自认为懂时间管理,然而却解释不了为什么我完成一个目标之后,没有感觉到很开心,很满意;而是疲惫不堪地奔向下一个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我变成了执行的傀儡,甚至也错过很多美好的感受,路边的风景。
于是,我就有了上面的迷惑,究竟什么是“时间管理”?
过去的两年,这个话题好像都变成一个人人可谈的话题:有人谈番茄工作法,立马又有单核工作法;有人谈拖延,又有人谈GTD;有人谈时间管理不管用,谈精力管理,立马又有人谈意志力;有人谈目标管理,又有人谈死磕,立马又有人谈愿景,谈梦想……
会不会发现当你谈A的时候,他回应你应该B;当你谈C的时候,他回应现在流行D;当你谈第一代时间管理的时候,他回你说现在都流行第四代时间管理?
总之,你们总是鸡同鸭讲,大家好像说的都对,谁也说服不了谁。
于是,大家辩论的时候好像不推荐《搞定》这本国外时间管理的大牛之作,都显得自己不懂时间管理似的,这是病,得治。
我一直觉得一个概念,大家都在疯传的时候,实际上往往界定还不是特别清晰的时候。比如去年大家喜欢讲心理表征,至今我尚未明白这代表啥?
说回来,时间管理我也好像明白,但仍说不清楚。
我理解的时间管理分为几层意思:1.管理好当下这段时间,在deadline之前完成事情;2.管理好每天,每周甚至每月每年的时间安排;3.管理好自己的人生。
所以,当下次我们在讨论时间管理的时候,请说清楚我们在哪个层次讨论。
1. 管理好当下这段时间,主要就是执行。比如我给自己的计划是今天必须完成每周更新一篇简书,但在过去的一个小时,我在群里闲聊,然后临时接到一个电话,一个小时就这样过去了。这个时候,我知道自己拖延了,于是断网,把手机丢一边,强迫自己在电脑屏幕上打下第一个字。
2. 管理好每个时段的时间,主要就是分解。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只有24个小时,但同样一年有的人干了很多事,而我只是又老了一岁,那这里的差别是什么呢?差别是对时间的利用效率上。而之所以产生这么明显的差距,就在于分解的每一块时间的效率产生的差别上。
3. 管理好自己的人生,主要就是all-in。每个人的一生都是怀有使命而来,但往往只有极少数人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然后用余下的时光all-in去自我实现。那对于另外没有找到价值的大多数人来说,该怎么办?多尝试,找到最自己价值最高的事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梦想。
昨天和几个朋友进行了一场线下有关“目标&时间管理”的讨论,收益良多,也就是从这个活动前后我才开始去思考去关联很多的细节,比如:
与其谈时间管理,不如说价值观比拼;
与其谈年度目标,不如谈年度目的;
与其谈搞定拖延,不如谈本能驱动;
……
这都是些我自己以前没认识到的时间管理,相信也是你所不知道的“时间”之说。
因此,接下来可能会搞一个时间系列,慢慢来谈一下我们讨论的成果:
我们把时间管理按照道术器用魂来分开阐述:
时间之道:我们个人的价值观,我们的梦想……
时间之术:目标管理之“愿景工作坊”、“未来五年的信”、“七个人物法” 时间管理的诸多方法“要事优先”“目标分解”
时间之器:时间管理的工具之番茄工作法,清单,to-do list等
时间之用:记录时间月历
时间之魂:PDCA(这个还存争议)
并且在这些基础上在执行和效率层面可能涉及的话题包括: 收集-理清-计划-回顾-执行,原则-目的-目标-角色-项目,来自于《搞定》,比如:
原则方面:我是谁?我的价值观,动机和性格是什么?我的信念和规条是什么?我是如何决策?
目的方面:我想要什么?我在马斯洛需求的那一层?我的生活愿景是什么?我的梦想是什么?
目标方面:我的五年计划是什么?
角色方面:我有哪些角色?
执行方面:
1)主观方面:我当下做到什么?习惯什么工具?
2)客观方面:当下有哪些方法和工具可用?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理念工具和模型:
模型篇:关键-可行矩阵,重要-紧急四象限,视角-掌控矩阵,价值-优势四象限,穷爸爸富爸爸ESBI象限,理解层次模型,思考的2套系统
理念篇:津巴多时间观,心流
工具篇:生命之花,九宫格,平衡轮
以上就是我们讨论的成果,讨论结束之后,我发现了自己之前的困惑得到解答,活出自己还是来源于活出自己的价值观,当有冲突的时候,实际上表明时间管理上层建筑没有解决。
于是,我顺便画出了自己的2018年度目标:慢下来和知足常乐。
此为记,第一篇不在意料之中的“时间”系列之作。为此,我有了重新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思考快与慢》的动机,我想这也是意料之外的收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