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成长和顺利发展是有条件的。
没有无缘无故的成长,就像没有无缘无故的停止成长一样。
当我们幼年没有得到足够好的爱,我们就会以为父母对待我们的模式就是唯一的人际关系模式,并把这一模式自觉地运用到生活学习和工作中。
碰壁再多,仍旧浑然不觉,也看不到问题所在。
心理学认为,这样的人格多是童年经验塑造的。心理年龄停留在幼时,所谓的“巨婴”就是在最关键的头几年形成的。
宁的前妻坚决跟他离婚后,拒绝他看孩子。他前妻的说,若想看孩子必须先去看心理医生,好了之后才能见孩子。
不得已,宁才走进了咨询室。
宁其实对妻子并没有多少留恋,或者说,除了孩子他对任何人都没有多少信任。
从宁的讲述发现,他是一个自私自利,控制欲望极强,自控能力很差,渴望被无条件的爱着,但又极其冷漠无情的人。
他对妻子是这样,对朋友、同事甚至工作皆如此!
所以他身边没有要好的朋友,各种关系都是浅尝辄止,无法深入;工作也是换来换去,无法在一个岗位持续工作超过两年,提拔加薪更是难以想象的事情。
问及他的童年经历,宁不愿意回忆,也不愿意提及,更不愿意承认父母不爱他的事实。
当他慢慢打开记忆的闸门,能够记起的是父母对他的不在意,不关心,屡屡爽约。
他的要求,他的生日,他的学习,他的礼物,他的一切,都会在父母“太忙”、“忘了”、“没时间”等借口中忽略了,淡忘了,过去了……
年幼的他慢慢学会了不再期待,不再要求,不再等待,这样就少了很多失望。当然,他也不再信任任何人,“所有人都是自私自利、不值得信任的“的观念也根植在了他的潜意识里。
宁不相信任何人,也不轻易为任何人付出,更不会有耐心和真诚。他脾气暴躁,动不动破口大骂,拳脚相加,无法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和人际关系,也就不难理解了。
治疗过程,反反复复,断断续续……
父母不爱自己的事实,无法与孩子相见的现实,每况愈下的经济状况,都让宁心力交瘁,痛不欲生。
他或者脸色难看的沉默不语,或者咬牙切齿地怒目圆瞪,或者用手狠狠击打自己的头部……
没有比接受父母不爱自己更残酷的现实了吧?!
不面对心理咨询师,他就可以心平气顺的逃避,但是见不到孩子;见心理咨询师,又总是不断被要求记起那些不堪的回忆……
咨询也罢,独自成长也罢,最大的困难来自来访者本人逃避痛苦、不愿面对并不美好的真实的本能。
要摆脱痛苦,获得解放和自由,就必须挑战避苦趋乐的人性,确实很难,但是更应该相信,生命本身的力量,相信爱的能量!
宁虽然总想逃避,可是对孩子的思念还是战胜了逃避的本能,他越来越能自如的面对童年时的创伤,越来越能正视自己对人对事不负责任的态度,有了这些认知,之后的咨询慢慢走向正轨……
当他终于被前妻允许跟孩子见面的时候,除了惊喜,还有深深的责任感――孩子需要父亲做一个好榜样!他也安安下定决心,做一个让孩子引以为骄傲的父亲……
对宁的经历,你有什么话说?一起吐吐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