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愚
最近有读者给我留言,说我文字太过犀利辛辣,一针见血直击事物本质,原本打算联系交好,却不免有点心生畏惧,以至于却步不前。
还好意的建议我改进一下,以便和普罗大众站在一起,不脱离群众。
从内心深处来讲,我很感谢她能直言,在这个人人说瞎话的年代,能有人给你说真话实在难得。
然而需要声明的是,文字辛辣犀利、不和稀泥、爱讲大实话,这是我的风格,是和别人不一样的标签,但这并不代表我就是个不近人情,不喑世事、尖酸刻薄的人。
认识我的人都知道,生活中,我其实是个很随和,很宽容,很容易相处的人。大家不必多虑!
另外,我不是作家,作家是要有书为证的。
你先不管出书的目的是什么、出什么书、内容给人们带来多大帮助;也不管卖的咋样,更不用考虑,一本书的利润是否真的只有一瓶矿泉水的钱,但必须要有。
遗憾的是我没有,倒是帮朋友策划出过。
自己以后可能会出书,那也只是有精力后,为孩子树立一个榜样,传递给他们一种父辈不屈不挠的精神。
而且,必须要同时手拿着刀、手榴弹、身上绑着炸药包,逼七大姑八大姨一起买。
我更不是文人,相比作家、文人这些高大上、神圣的称谓,我更希望自己是一个合格的商人,我只是一个社会化营销人而已!
曾经我有写过资源整合方面的话题,而资源整合又总绕不开圈子,圈子不同,人们的价值观不同,所追求的东西也不一样。
比如出书社群就认为,你不出书以后没前途,好像你出了书就革命胜利了,就能够中石化、中移动安排工作,升官加薪领养老金了。
我想说的是,圈子正在沦陷!
以前受交通和通讯的限制,某个群体圈子的产生往往带有区域性和少量性特征,比如晋商、徽商、竹林七贤等等.
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社交更加便利,社交红利的爆发又变革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催生出了N多大大小小的圈子。
人是群居动物,具有社会及从众属性,这种特性注定了人要在各种群里体现价值。
谁要是没混过几个圈子,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然而,现在的圈子,凡是带有强关系属性的,都是本地化,区域化的,大家可以时常线下碰面,更重要的是大家是同类,有强烈相同的价值观,但这种圈子极少!
绝大多数的圈子还是松散无力的弱关系组织。移动互联网串联着彼此关系,但人与人的核心价值积累,依然十分漫长。
目前来看,什么部落群、老乡会、同学会、读书会……
诸多圈子,还是太过稚嫩了,只要稍作剖析,你会发现它们不过是一个个美丽的肥皂泡,大都会破碎。
圈子的存活率很低,你看到的是各种群的存在,群里的头像,只不过是群成员的牌位,那只是圈子的躯壳而已。
只不过你@一下他,有可能把他激活,只是,这种交流对于资源整合不再有太大的意义。
建圈子的成本很低,运营圈子的成本却很高,这也是诸多圈子高开低走的原因。
价值高潮在圈子初建的时候过度释放,而后期运营价值时无计可施,再加上自组织本身的松散性,圈子基本上就死掉了。
圈子的沦陷是事物的本质决定的。商业行为的本质是逐利,经济学的本质是供需,人类行为的本质是价值认同。
圈子是平台,是渠道,他可能跟能力无关,跟权力有关。
切记,不要因为寂寞而混圈子,你不强大,圈子只是别人的圈子,它未必属于你!
本文作者周愚(zk55186),头条签约作者,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