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然的角度,人的情绪体验与情绪表达本来应该是一致的,此之为情绪真实。
但是,受利益的影响,人们学会了让情绪为利益服务,他们抑制掩盖某些情绪,夸大增强某些情绪,使得情绪体验和表达不再一致。由此,不同群体形成了不同的情绪表达规则。
以下从三个纬度说明:
1.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集体主义文化中,为了维护集体和谐和集体利益,他们会鼓励提倡自豪、羞耻和内疚;抑制愤怒、悲伤和恐惧。
集体主义文化中,人们的集体荣誉感强,人们的情绪受家人朋友和同事的行为影响强烈,更易受他人影响和左右。
与此一致,生活中人们也更关注他人,聊天话题多在他人而不在自身。
个人主义文化中,则有两种情况:一是更在意自我感受,注重真实表达;一是出于个人利益的情绪夸大和掩盖。
2.纵向社会和横向社会
纵向社会是强调等级差异的社会,横向社会更在意平等。
纵向社会中,鼓励和提倡:尊敬、胆怯、羞耻、尴尬,这有利于增强和维护等级差异。
3.一元认识论和辩证认识论
一元:非黑即白。
辩证:既黑又白。
在辩证认识论的文化中,人们不以对立的方式思考情绪,更易体会到混合情绪,如既爱又恨、痛并快乐、相爱相杀、悲喜交集。
由此想到,儒家文化,向来提倡情绪稳定,不温不火,不徐不疾的中庸情绪,提倡分寸,不是不产生情绪,是不要表达情绪,不显山不露水,此之为遮掩,此之为涵养。没有愤怒和恐惧,社会自然安定。
道家文化认为,尽量不受外界影响产生情绪,情绪来了也顺其自然,情绪无好坏。这是情绪解放,是人的解放,所以,道家是反权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