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在山区的学校,大部分学生是留守学生,家长忙于生计,常年外出,学生部分是爷爷奶奶或母亲在家照料生活起居。
班上有个男生小明,一开始,我并没有注意到他,注意到他的原因是,各课代表缺交作业本子是都有他的名字。后来观察发现小明平时上课目光呆滞,不听课,有时候还睡觉,作业不交,沉默寡言。在后来的留守学生调查中,发现原来他是留守学生,父亲常年外出,家中只有母亲在家。因为他多次不交作业,找他谈话了解情况时,他是一声不吭。询问他不交作业的原因时,他沉默。谈话无法继续下去,反正他就是不出声,就是不交作业。事后找其他同学了解他的情况时,其他同学反映,他以前七年级就是这样的。看来是小明的问题是老问题了。由于小明的基础非常薄弱,上课跟不上老师的讲课进度,因此在课堂上,干脆不学了。期中考试成绩出来后,小明的成绩在班上是排名倒数的。
在后来的观察中,发现小明平时课后只有几个朋友一起玩耍,平时看到老师非常羞涩。在和小明的好朋友们了解小明的情况时,他们都笑哈哈地说小明很正常,平时玩得很疯。
针对小明的这种情况,我打电话和小明的家长进行沟通,进一步了解小明在家的表现。小明的母亲也反映小明在家也是懒散,每次询问他是完成作业了,小明都回答做完了。我把小明在学校的情况和家长反映了,并希望家长在家能多关心他,多和他聊聊天。
转机在学校举办的校运会上。学校举办校运会,我在班上宣布这件事时,没想到小明同学非常活跃,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报了田径类项目100米,400米。训练时,同学们戏称他为“阿牛”。原因是他跑步飞快,就像牛一样,有使不完的劲儿。训练时,由于他突出的田径才能,女同学都惊呼:小明好帅!
在校运会前夕,我发现小明同学在课堂上,上课认真起来了,也开始听课做笔记了,因此在上课时,我偶尔用鼓励的眼神看着小明。这次师生间的关系开始亲密起来。我也适时在班上表扬小明同学。
校运会第一天上午,100米初赛中,我安排同学准备接待运动员的后勤工作,亲自到场给小明同学呐喊助威,小明同学勇夺冠军!但小明冲过终点后,意外被其他同学绊倒,见状,后勤的学生立马扶起小明,我安排同学拿药品,帮小明处理伤口,并安慰他。在校运期间,在小明获奖时,给他拍照,并祝贺他。
经过校运会后,我时不时地给小明安排点任务·,让他在班上有事可做。小明整个人开始活跃起来了。作业也开始断断续续地交了。以前他可是从不交作业的啊。有一次大课间,班上有同学嬉戏打闹,不小心撞到了课桌,正伤心地在教室大哭。还是小明同学到办公室告诉我的。
小明,一个在老师面前沉默寡言的学生,开始变成愿意和老师说话的学生。在老师的关注、鼓励中获得动力。在老师布置的任务中,在班级中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对于留守的初中生,他们在心理上容易存在自卑、孤僻等问题,作为班主任,我个人的经验是:一是全面了解学生,没有了解就没有发言权。(小明是留守学生)二是,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行为。(小明上课发呆,不交作业)三是家校沟通。(联系小明家长)四是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表扬。(小明短跑非常快)五是让留守学生有事可做,肯定其价值。(安排任务)六是持续关注学生的成长。(在后续的教育中,持之以恒地不断深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