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人生》源于马云的一句话:“18岁时,我是蹬三轮车的零工,是《人生》改变了我的人生。”
能让马云说出这样的话,我猜这本书肯定不简单。又了解到此书的作者是写出《平凡的世界》的作家路遥,更给了我去读这本书的冲动。
出于好奇和莫名的敬仰,我拜读了此书,真的很精彩。
《人生》是作家路遥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故事的主人公高加林是一个不甘于平凡,有着不少本事的农村人,失去工作的他不想做一个农村人进而通过关系进入城市,最后又回到了农村。通过对高加林由农村进入城市,进而再回到农村的经历的描写,让读者明白了人生的变化无常,只有脚踏实地,不抛开自己的现实,才能更好的去追求自己的理想,进而成功。
从小说中主人公的生活可以看出,小说的创作背景是20世纪的80年代,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的改革正在进行中。其中户籍制度的改革对农村的冲击很大,城市和农村的差别也在这个时候变得异常的明显,具有现代文明的城市无情的冲击着封建落后的农村,农村和城市隔上一层无法逾越的鸿沟,城市和农村的年轻人也一样,在这种矛盾的冲击下,小说的主人公高加林怀着对城市生活的向往,还有对作为农村人的悲愤,想要跨越城市和农村之间的那道鸿沟。
小说的字里行间渗透着陕北地区的人文风情,小说运用了很多方言,让读者更加的有代入感,拉近了我们对陕北人民生活的距离,还有在描写高加林和巧珍的爱情故事时,信天游让我们为他们的热烈的爱情所感动,小说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西北城乡人民生活的画卷,浓郁的城乡生活气息仿佛渗透到了我身体的每个细胞,让我为高加林和巧珍的爱情而惋惜,也对高加林和巧珍各自的命运而同情。(对于这本书,我最想说的是本书的故事所带给我的思考,也就是小说的主题,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人生道理,是什么力量让马云说这是改变他的人生的一本书,至于本书的其他艺术特色,实因自己文学修养不高,不敢妄加评论,只说一些自己浅薄的看法。)
我们的人生到底该怎样度过?估计这也是马云看这本书时一直想到的问题。可能我们每个人的骨子里都有一种想要过的更好的冲动,我们憧憬着未来,我们不甘于平凡一生,我们拥有理想和信念,但是我们又要面对现实,现实可能不会像理想那样美好,却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我们到底该怎样处理其间的关系。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人选择了面对现实,但也输给了现实,理想被现实占据,变得越来越遥不可及,于是最后失去了理想;而另外一些人则选择逃避现实,完全陷入自己的理想当中,丢掉了自己必须要面对的现实,最后被现实打的遍体鳞伤。
高加林虽然是一个农村人,但他拥有理想,一心想要过城市的生活,但失去教师工作的他所要面对的现实却是要做好一个农村人,否则自己都不能养活自己,巧珍的出现让高加林所面对的现实更加的现实,和巧珍的爱情让高加林确定自己以后只能永远的被拴在农村,可是他心中的理想之火却从来都没有熄灭过,随时都有可能在某个瞬间热烈的燃烧起来,所以高加林身上的矛盾突显出来,是抛开自己所面对的现实,也就意味着离开爱他如命的巧珍,接受靠亲戚关系得来的成功之路,还是选择继续和巧珍留在农村,当一辈子的农村人,高加林选择了前者。
他抛开了他农村人的身份,他以一个城市人的身份开始生活,并且遇到了另外一个非常爱他的城市人——黄亚萍,为了能使自己走的更远,高加林选择和巧珍分手,和黄亚萍在一起,就这样,他完全的抛开了他农村人的身份,不再有什么阻碍他的发展。
当他完全抛弃现实的时候,也就注定他的人生不会一帆风顺。
当他靠走后门进入县城的事情败露后,高加林回到了农村,又成为了一个农村人,而这时的巧珍早已嫁给他人,他和黄亚萍的身份差距也让高加林离开了她。
生活就是那样,能把现实变成理想,也能把理想变成现实。
我们总有这样一个疑问,我的理想是当一名歌手,或者我的理想是当一名画家,亦或是作家,但是我现在还没有那个能力,还不能确定自己的爱好能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否该抛开我所面对的现实,抛开我现在所做的一切而勇敢的去追求理想呢?
路遥在这本书里给出了自己的解答,他说:“是的,现实是不能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谁如果要离开自己的现实,就等于离开地球。一个人应该有理想,甚至应该有幻想,但他千万不能抛开现实生活,去盲目追求实际上还不能得到的东西。尤其对于刚踏入生活道路的年轻人来说,这应该是一个最重要的认识”。
我曾经也想过这样的问题,并且想过无数次,我喜欢写作,喜欢读小说,而我面临的现实就是考大学,然后考研,但我能不能抛弃我现在所做的,全身心投入到写作和读书当中呢?
现实是比较明确的,首先我还没有靠文字吃饭的能力,这样贸然的抛弃现在所做的一切,有可能就会像高加林一样,到头来还是一场空,还有可能会赔了夫人又折兵。所以我们必须抓住自己所要面对的现实,还要拥有理想,既要脚踏实地,还要仰望星空,相信自己终有一天能成功。
以上就是我在这本书中读出的人生道理,书中还有很多的人生道理,需要我们亲自去耐心品读,体会我们各自不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