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饭后泡图书馆,作为一养生爱好者在书架翻到这本《杏林小白学中医》简单扫过两眼瞬间爱不释手的读下去......
开篇看到作者的师赞,觉得作者遇到的老师应该是大师,忍不住读下去:
师赞
传于道者,名师也;传于技者,恩师也。
名师者,授吾以大道,传我以为人立足之本;恩师者,授吾以技艺,传我以安神立命之所。
明师者,不嫌吾愚钝,以湖海教吾以点滴;恩师者,不弃吾卑鄙,以鲲鹏教我翱翔。
名师传我以刚在不阿,恩师传我以求生存。
名师于我不偏于正,拨云见月;嗯师于我不饥于世,泰然处之。
名师如海,恩师如天。
一直觉得好的老师,是要传道授业解惑,羡慕作者有两位这么好的老师。
继续往下读 “你可知道,这天地间的规律是什么?其实总结起来无非就是人在幼年不知死,人到青年不畏死,人到壮男不敢死,人到老年不愿死。”不同阶段得病五脏、五情及病的虚实不一样,医也不一样。春夏秋冬,生长壮老,没有人能够逃避,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律。生命毫无疑问需要敬畏与珍惜。
对于治愈,作者给出的理解让我耳目一新。我们通常认为把病治好了,症状消除了,把疾病的根去掉就是治愈。但是师傅告诉作者“其实没什么病能去根,甚至连感冒也一样。”从西医讲,不管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都是我们的身体受到损伤,多数损伤无法修复,甚至影响终生。从中医讲,我们人体的肾气和肾经,也就是先天之本是有限的,每次疾病都会损伤先天之本,而损伤的耗费了就是耗费了,没有能够补充的可能!一段时间后(可能是几个月或几十年)诱因可能再次导致病发。事实上我们所做的事,能做的事真的很有限:偶尔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在瑜伽的理疗上也是一样,手法+体式可以疗愈疼痛,但一样是无法除病根的,只是在练习中先找到更为正确使用身体的觉知,练习中缓解日常生活习惯带给身体的紧张和压力,启动身体自我修复。但是伤害过身体就是伤害过,一定要从日常生活中减少伤害是最佳的。可是要命的是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清楚自己的习惯在伤害自己。所以就又需要话疗,嘱托日常生活中注意事项,陪伴检查,疏导心理郁结。
在阅读中度过了一个美丽充实的下午,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