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坚持进步一点,量变终究会引起质变,一切都是积累。
昨晚做了资料分析,发现很多题目并不是不会做,出现错误的地方大概是这几个,第一是题干看错了,比如我把环比当成同比,把上半年当成全年,把2016年当成2017年等等,说白了就是“眼瞎”。
第二是,计算错,无论是加减法还是乘除法都会有做错的时候,最多的是除法和减法,而且这一块也是费时间的,很多题目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答案,只要计算出或者看出方向即可选出正确答案。
第三,数据找错,这个其实和“眼瞎”是一样的,文字材料多的题目容易被数字和文字干扰,眼花缭乱的看不清,图形和表格类的不是坐标看错,就是把时间看错,有时候还容易串行。
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一方面是要在平时做题时先追求正确率,再追求速度,另一方面就是多做题,多总结,哪里容易出现问题,哪些题目需要总结方法和思路。当然最重要的时要有一个资料分析做题的思维体系,看到一道题马上反映出公式是什么,要找哪些数据,看选项如何分配,是否需要精确计算等等,这些都是需要在一瞬间完成的,这就需要有大量的练习作为支撑。所以慢慢来,仔细想,这样才是最快的。
申论的进步总是很慢,要不停的思考,不停的总结。我现在开始做第四道归纳概括题,每一道题的每一句话我都会思考,这个是不是要点,为什么是,为什么不是,它是什么逻辑要素,能否用于大作文的写作等等。
半月谈的评论和人民日报的时评我会在周六周日全天学习,这两天是积累,不做任何行测和申论题。
下周我将暂时停止资料分析的学习,开始性价比最低的数量关系,尽快把基础知识学好,然后开始每日一题数量关系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