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父子》——灵魂深处的背影
文/江北客@渔樵令胡@千江寻一客
在我看来,父子之间的关系是矛盾的,深邃的,一言难尽的。
在幼年的儿子心目中,父亲必得是一座高山,伟岸无比,一棵大树,足以遮风避雨。
对于每一个尚未成年的儿子而言,父亲的形象必然是高大的,顶天立地的。
然而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一位父亲,都能够顶天立地的。
因了生活的迫促,他们的形象,或许是落魄的,甚或卑琐的。
这就与儿子心目中的父亲产生了矛盾。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父子比比皆是。
我们并不能奢望每一位父亲都是在足够理性、足够负责任的态度之下生养了一个儿子。
从十足的理性角度而言,一个男人,应该在他确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去给一个女人幸福的时候,才娶这个女人,与之组成家庭,之后,应该在他确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去生养一个小孩,去给这个小孩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的前提下,生养一个小孩。
然而现实中的男人并不都是理性的,他的恋爱、婚姻极有可能就是在懵懂感性的状态下一蹴而就。印象中林语堂曾经说过,一个男人,往往是在他二十五岁的时候,稀里糊涂地发现自己做了父亲,于是才开始去逐步适应这个角色。
也就是说,大多数的男人,并不是在准备好扮演这个角色的前提之下进入这个角色的,他们还没有准备好,不论从心理上,还是物质上。然而他们进入了这个角色,这显然是一个无法逃避的悖论。
在儿子心目中,父亲能干,有责任心,有社会地位,受人尊敬,这似乎该是天经地义的。
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儿子是必定要失望的。
他的父亲,或许是一个小市民,小商贩,或者是一个农民,出租车司机,甚至是一个赌徒,一个无赖,一个盗贼,一个吸食毒品的人,这在在都是可能的。
注定了,大多数的儿子是要失望的。
失望是正常的。
这种失望,对于一个离异的家庭而言,更加会变本加厉。
如果是一个完整的家庭,那么不论父亲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如何,儿子总会享有父爱。不论这树是否高耸入云,但总归是有一棵树,一棵有脊梁的树。
不论父亲是否高大伟岸,但终归是有一道背影,弱小也无妨的。
有和没有,这其中是一道分水岭。这一道背影,其实至关重要。
缺乏这一道背影,是人生之中的大不幸。这一道背影,除了父亲,他人无法给予。
我们都读过朱自清的《背影》,他父亲的背影,其实并不高大,且那时家境每况愈下,在家里父亲脾气也不好,但我们忘不了车站月台上的那一道背影,忘不了那几个朱红的橘子。
生活的意义是什么?
首先是要活着,坚强地活着,然后呢?
然后是要活出盼头,活出希望,将日子越过越好。
从那几个橘子身上,我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曙光。
看到了一个父亲负责任的生活态度,看到了他的抗争,他的努力,他的挣扎,他的求索。
他的肩膀不够宽广,可他默默扛起了家庭的责任。
他的实力不够坚强,可他义无反顾地浇灌着希望。
他的希望,或许并不在他自己身上。儿子,才是他最大的希望。
这样子朴实无华的父子关系,可谓是健康的父子关系。这一道背影,在儿子一生中,将会焕发出巨大的能量,是一道无言的力量,鼓舞他成长。这背影,是浩瀚父爱在儿子灵魂深处的一道封印。
同样,在儿子又有了自己的儿子之后,他会从上一辈身上,汲取营养,他已在无形之中学会了,如何去给自己的后辈留下这一道弥足珍贵的背影。
《背影》之中朱自清反复说,那时的自己是“太聪明”,“聪明过分”了!
为什么会聪明过头?
这实在是一个成长的悖论。
儿子在慢慢长大,他有了自己的价值观,有了自己的判断,有了自己的处事方式,他开始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立人格,不论经济的,还是精神的。
这就必然和父亲产生冲突。
父亲希望儿子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吗?
答案是肯定,又是否定的。
父亲是犹豫不决的,患得患失的。
他在儿子身上,倾注了太多的爱。这爱,他并不打算收回来,他并不期冀回报。
可一旦儿子长大了,有了自己独立的人格,父亲的心灵,反而成了打翻的五味瓶。儿子经济上独立了,有了自己崭新的生活方式,能够独当一面,自由飞翔,这正该是每个父亲内心里真切的盼望才是。他抚养教育了儿子这么多年,不就是希望有这一天么?
可是在父亲心里,儿子确乎是永远也长不大的。
他还是把儿子当作那个小娃娃,他似乎又不希望儿子成熟长大。他甚至把儿子当作一个最珍爱的宠物,一根永远也不会离去的跟着自己的小尾巴。
他希望儿子在经济上独立,可心底下,却又觉得失落得慌。
儿子长大了,自己老了。在家庭之中,儿子的经济能力蓬勃成长,自己遮风蔽雨的能力却是江河日下,日薄西山了。
这不能不让父亲感到彷徨。他还是希望自己依然健壮,依然精力旺盛,依然,是这个家庭的脊梁。
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老去的。可老去,是大自然的必然规律。
这一规律,在父子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父亲老了,儿子大了,儿子老了,孙子大了。
人类就是这样不断地繁衍下去。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父亲含辛茹苦十几年,不就是希望儿子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么?
可当儿子真正拥有这一片天空的时候,他心里其实矛盾着哩!
他希望儿子飞翔,却又害怕儿子有一天飞走。
那一瞬间,他甚至希望儿子永远是那个听话的小不点,对自己天神一样地崇拜。然而就大多数平凡家庭而言,终有一天,父亲难免是要走下神坛,交出权杖的。
尽管父亲打心眼里希望,自己永远用自己的钱,给儿子买玩具,买衣服,买冰糖葫芦。
但儿子毕竟是要长大的,如果不出意外,儿子赚的钱,终有一天是要超过父亲的。
“天啊,这不是翻了天了么?”他在心里暗暗嘀咕着。
他有些儿不能接受这种类似改朝换代的颠覆了,他下意识里希望自己的精力不会褪去——他希望自己,永远拥有哺养儿子的权利。
“可儿子是会反哺的,如果他是一个孝顺的孩子的话。”想到这里,父亲会心地笑了,淡淡地看着窗外的夕阳,缓缓消逝在地平线上——在远方海天相接的地平线上,他分明看到了,自己盛年时的背影。
如果有天我也做了父亲,恰巧又天可怜见地生了个儿子,一定要努力,给儿子一道温暖的背影。
亲爱的朋友,这便是我在看谭家明导演的《父子》这部电影之前,想和你们分享的思想的流萤。
07年8月1日 于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