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2017年(哦,应该是前年,因为这时候是2019年01月05日15:53:17)11月,我的同学推荐我读《金字塔原理》这本书,从此开始读天书,因为从《世界属于逻辑动物》一文中就可以看出来,当时,我处于极度地痛苦之中,为了找到理解这本书的方法,我找到了这篇文章,摘录如下,方便大家体会这种痛苦:
“反对推荐的3个依据:
第一,从阅读角度来说,这本书的阅读过程是一个极其痛苦的过程,会导致以往有失眠症的读者自动恢复良好的睡眠,所以,有同事建议推荐给崔永元。鉴于此,这本书不能推荐给读者。另外,一般的阅读方法之于本书几乎无效——那么,如何阅读一本商业图书?本刊第2期专文介绍有效阅读商业图书的技巧和法则。
第二,从应用的角度来说,即使是麦肯锡的员工,也没有几个可以将金字塔原理用到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我们咨询团队内的顾问更是如此,尤其是那些应用水平不高的初级顾问,更是反对向公众推荐。
第三,从读者适应性角度来说,中国读者偏感性阅读,缺乏严肃的、逻辑性的、高难度理性阅读训练。秉持此理由的人是那种蔑视一切、自恃清高的顾问们,他们内心的动机是保留一点优势的竞争力,不要那么快将一个核心关键技能普及到大众身上。综合以上3个原因,反对方认为推荐这本书真是得不偿失。
”
原文链接如下:https://www.douban.com/note/552490068/
结果一年的学习与实践,我现在对这本书理解了一点,为了帮助大家少走弯路,现在我来对第3篇 《解决问题的逻辑》进行解读。
已经在图中注明大家别被“分析问题……”这一行的文字弄糊涂了,那四个步骤就是指它上面的步骤。
在实际问题中,现状比较容易确定,但是目标不容易确定,比如下次考试要考到多少分呢?我在读了《自控力》这本书之后,我要在下周这个时候把自己的“自控力”训练到什么程度呢?……
在这个时候,就要利用“尽量定量化目标”的方法,用一系列的数字来界定目标,比如:我这次英语考了60分,下次我就考65分;现在,我本周一是七点半起床,我下周一就要达到在七点起床的目标。
对于上图中的1:在实际中,很难精确第预测下降的具体百分数,而只能估计,这里写了具体的数字,会让初学者感到困惑:为什么我不能精确地预测这个数字呢?
对于上图中的2:对于一个没有任何行业经验的我来说,我是无法写出这些解决方案的,也就是这本书上所说的结构化分析问题。当我在读《麦肯锡方法》的时候,作者在书的开头就写要结构化,我在想:“结构化”是什么?我怎么知道该怎么对一个问题结构化呢?为什么《麦肯锡方法》的作者可以立即对问题进行结构化分析呢?难道他们是天生的精英吗?
我很自卑!!!
但是,在《金字塔原理》这本书上,作者告诉我,结构化需要相关的背景知识,我才感到如释重负。而我当时的疑问就是:我不知道一个问题的结构是什么,我该怎么建立这个结构呢?后来,我在学习“解决问题”后,重新读《金字塔原理》的附录1中的“外展推理”后,我明白了该怎么建立自己的规则。
(注:开始觉得《金字塔原理》书的结构混乱,但是后来不怎么认为,原因有两点:1.书中的实例是商界的实例,我不熟悉这些实例,就觉得作者的说法无法理解;2.自己的阅读能力还没有达到要求,在我读了《如何阅读一本书》后,我就知道该怎么“分析阅读”这本书了。)
而在《金字塔原理》中界定问题中,作者写得“序幕”相关的内容,反而对一个初学者来说太复杂了。如果写成“分析问题的来龙去脉”更容易懂。
所以对于这一篇《解决问题的逻辑》,我就觉得很容易懂了,现在我正在把附录1中的“外展推理”用于日常教学和学习中!
在读《金字塔原理》的过程中,我对下面的话体会非常深刻,写下来与大家共勉: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这,必须过三中境界,这三种境界也就是读书的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