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正义精讲10
卷一·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4/5
原文:
岐伯曰: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聪目明,气立如故。
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因而大饮,则气逆。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原文译文对照:
~~~~~~~~~~
岐伯曰:阴者,藏精而起亟也;
岐伯答道:所谓“阴”,是指内蓄精微物质并因而能不断生发阳气;
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所谓“阳”,是指守卫人体外部以固密汗孔、腠理(皮纹缝及肌肉纤维之纹理缝隙)、穴位、肛门等,这些都是沟通人体内外的诸种门户。
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
若属阴的能量不足以抗衡属阳的能量,则阳性能量会过剩,造成心动过速、血压飙升,使脉流过于急迫(脉搏压力过大),或脉搏过快(脉搏频率过高)。
并乃狂。
若心动过速与高血压合并出现,则为阳气非常亢盛的标志,会令人出现“发狂”的症状:首先会导致四肢部阳气过实,使四肢精力过于充沛,使人忍不住不断快速行走或不断攀爬高处,这是由于四肢为诸阳经之大本营的缘故;若阳气进一步亢盛,直到引起身体发热,则其人会脱衣裸奔;若阳气更加亢盛,直到令气海过于满实,则其人将高歌不已。
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
若属阳的能量不足以抗衡属阴的能量,则阴性能量会过剩,造成五脏藏精过度且生发阳气过度,以致五脏气血过实,壅盛郁滞于五脏。
九窍不通。
五脏气血壅滞,就难以将其各自所生气血正常布散到其各自所主之人体外窍,造成人体九窍闭阻不通——人体外窍共计九个:肝开窍于目,左右共二窍,目窍闭阻则视觉减弱,甚至失明;心开窍于舌,为一窍,舌窍闭阻则言语不清、味觉失灵;脾开窍于口,为一窍,口窍闭阻则懒言少语、不欲饮食;肺开窍于鼻,为一窍,鼻窍闭阻则鼻息不通、嗅觉失灵;肾开窍于耳及二阴,左右耳共二窍,前后阴又二窍,耳窍闭阻则听觉减弱,甚至失聪;前阴窍(尿孔)闭阻则闭尿,后阴窍(肛门)闭阻则便秘。
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
所以善于养生的人,会调和阴阳,使阴阳各安其位、相互平衡;使脉管与血流相互匹配调适;使骨质与骨髓相互匹配调适,共同构筑坚固的骨骼系统;使各部气血遵从其常道而循行。
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聪目明,气立如故。
像这样,则人体之内部和外部就得以相互调适、默契配合,令外邪不能侵害人体,保持九窍通利、耳聪目明,使来自天地自然的生命真气在人体肉身内永驻常存。
风客淫气,
外界风邪,也就是存在于大气之中的致病邪气,现代说法为“病原体”,当其侵入人体后,会随着病菌繁殖或病毒复制而不断增多。
精乃亡,
当其增多到人体卫气所不能抗衡时,也就是人体免疫系统无法再及时消除过多的病原体、以致后者的存在对人体生理功能造成了实质性伤害时,人体血液中所携带的精微物质(营气)就会被消耗。
邪伤肝也。
由于蕴含精微物质的血液为肝脏所生发,这就会导致肝脏不得不额外增加工作量,不断生发新的精微物质注入血液之中,且不断启动自身免疫细胞来杀死血液中的病原体,久而久之,会使肝脏因过于疲劳而受病。所以说,风邪伤肝。从五行角度来讲,风属木,肝亦属木,故风邪伤肝。
因而饱食,
由于肝属木、脾胃属土、木克土之故,在风邪已经使肝脏受病的基础上,如果再饮食过饱,就会导致脾胃负担过重、土邪过盛(脾胃属土),为了克制过多的土邪,肝木不得不过多消耗自身所蓄藏的精气,也就是不得不加倍生发用于分解、转化饮食中大分子物质及各种毒素的精气,主要体现为分泌更多的胆汁。
筋脉横解,
这会令肝脏透支自身,以致肝的“主筋”功能降低,导致全身的弹性组织松懈失弹。肝主筋、主生发、主藏血,肝脏就是利用自身对气血的强大收放能力,对弹性组织系统进行充、放气血的操作,来使弹性组织体现出弹性的性质。
肠澼为痔。
肠道属于弹性组织,因而肠道会变得松懈,失去正常的蠕动节律,变成无规律的抽挛,使人发生痢疾病,久而久之,肛门口的直肠末端,会因失去弹性而不能在大便后正常回缩,发生痔疮病。
因而大饮,则气逆。
在风邪伤肝的基础上,如果再饮酒过量,则因酒气属风、风入肝、肝主生发之故,会令肝气生发过盛,即下腔静脉血量过多,以致肺脏无法同步肃降这些过多的气血,即肺泡无法及时完成这些血液的血氧交换、心肺循环的当下效率也无法匹配当下实际的静脉血量之所需,这就会导致肺动脉内气血过多,以致肺叶因充血过度而上举,肺叶上举则导致肺动脉气血流向与重力方向相反,以致肺动脉瓣须承受气血逆行所产生的压力,为了疏泄此压力,肺泡将不得不加快血氧交换的节奏,从而导致肺泡内气体过多、上冲口鼻(肺开窍于鼻)。从五行角度来讲,肺属金,肝属木,金克木,但木过强则辱金,以上就是强木辱金的过程,即肝病伤肺的过程。
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
在风邪伤肝的基础上,如果再勉强行房事,则因“肝为罴极之本”、“肝主用强”之故,强力行房会消耗肝气,使肝的分解功能受到影响,令血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处理程度不够,以致肾在滤过血液时负担加重,久而久之,使肾脏因而受病。从五行角度来讲,则肝属木,肾属水,水生木,肝子有伤则肾母来救,久而久之,肾水会因生木过多而损及自身,肾主骨生髓,故而型号较长大、含有骨髓的骨骼,即“高骨”,就会因肾脏受损而生髓不利、损害骨质。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
大凡修炼阴阳平衡的养生操作,其要诀在于保持阳卫之气在全身的周流,这样,人体的卫外屏障(毛孔、腠理及九窍)就很坚固:诸毛孔及腠理就能紧密封闭,诸窍也阳气满溢。卫外坚固,则外邪不能侵入体内,体内阴气(血液及脏腑)自然不会受到伤害及损耗。
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
如果阴阳二气失去平衡、不相和合,在阳多阴少时,就会像大自然只有萌芽的春天而没有收获的秋天一样,尽管肢体劳碌辛勤,最终身体却颗粒无收;在阴多阳少时,就会像只有敛藏的冬天而没有盛长的夏天一样,尽管五脏劳碌辛勤,最终身体却一无所获。
因而和之,是谓圣度。
根据阴阳能量的当下实际状况,损有余以补不足,来使人体保持阴阳平衡、阴阳相偶、阴阳调和,就是最好的养生法度。
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
所以,如果阳气过于亢盛,就会汗出不止,导致肺脏为了维持其对毛孔腠理和九窍的制约、心脏为了维持对毛孔腠理和九窍的血液供应、肝脏为了维持毛孔腠理和九窍的弹性、脾脏为了维持毛孔腠理和九窍的肌肉丰度、肾脏为了维持毛孔腠理和九窍的湿润度,而不断消耗各自之脏阴真气,久而久之,五脏之阴气都将衰败,并逐渐竭绝。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人体必须保持五脏阴气平和——即不要过度消耗脏阴以生发阳气,以及阳卫之气固密——即毛孔、腠理紧闭和九窍处阳气充盈,这样,人的精神状态——即思维和情志之状态,就自然会完全正常。
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如果阴气和阳气彼此分离、相互决裂、各干各的,则人体五脏就会为了维持人体正常运行而不断消耗真阴、生发阳气,久而久之,五脏精气就会消耗殆尽、衰败竭绝。
~~~~~~~~~~
老黄历择吉,2025.9.17
上一篇:素问正义精讲9
下一篇:素问正义精讲11
相关:灵枢经正义精讲10
推荐1:灵枢经正义精讲1~520
推荐2:猴子森林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