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精神疾病复发率最高的时期,俗话说“菜花黄,痴子忙”。
为什么会这样?
中医理论认为,肝主疏泄,与人的情志变化关系密切。肝气与春季相对应,与风、木同气相求。如果风的流动、木的生发遇到阻隔,风就会变成涡流,木就会变得弯曲。人体肝气不舒、情志不遂,就会发生精神疾病。呵呵,是不是很晕乎?我作为一个中医爱好者,也很难听得懂。
目前,各界对精神病尚无最全面、最准确的解释。所有对精神病的解释都试图揭开疾病的原因,然而,即使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精神病的解释,也是有局限的。
看过很多有关书籍,感觉心理学博士陈发展解释的最为简易通俗。
以下是他的说法:
精神病,一种人类现象
与其他生物不同,人类要不断获取对自我的认识。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自我怀疑,甚至放弃自我,进而超越自我或迷失自我。
当我们在没有支持和理解的环境中迷失太久时,可能会不再表达情感或选择忍耐,这会变成抑郁。 又或者我们勇敢地选择继续战斗,可能会成为躁狂。
迷失自我的人,也可能会失去与他人之间的界限,这会导致对环境中的客体和他人的感知觉发生变化,思维会变得没有逻辑。如果这样的体验持续一段时间,就会被称为精神病(Psychosis)。
这些被称为精神病的人就像来自于另外一个星球的外星人,不再以人类典型的方式而生活。
每一种精神病体验都有其独特性,受到社会情境和个人经历影响。
因此,每一个患者都应被 站在他的角度去认真对待:他是如何一步步与现实失去联结的。
否则任何一个依据指南的标准化治疗,可能都是不合适的:当具有精神病体验的个体,意识到不能作为独立个体被尊重时,任何治疗对他来说都很难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