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老的回声》有感

《古老的回声》是一部让我产生诸多思考的书。

要说真正开始阅读,也是在参加工作教了语文之后,才去触碰了那些经典著作,当然也只是冰山一角而已。对于一些经典著作,我是心怀敬畏的,这种敬畏,现在想来,更多的其实是因为自己的底气不足。

读了王富仁教授的《古老的回声》之后,这种感受更加强烈。王教授对一些经典的古代文学做了全新的注解,让我更全面地了解了屈原、陶渊明、木兰,总是习惯了千篇一律的固定思维,却突然发现对这些人物根本谈不上熟悉,只不过是人云亦云罢了。事实上他们的质朴、他们的追求、他们的纯粹才应该是理解这个人物的本质。

“鱼”的象征意义,四言诗和五言诗的区别,这些也从来没有进入过我的思维区域,名家们说什么,我就接收什么。擅长研究西方文学的王教授却对这些内容展开了深刻的思考,还把全新的理解传达给了我们,每一篇读起来都迸发新意,让人醍醐灌顶。每一首诗都有无数个切入点,换个角度就会有新的发现,这也才能称得上是研究。

想想我们喜欢读哪些书?一定是那些带给你新的思路新的认知的。《古老的回声》就是这样一本书,虽然对象是那些耳熟能详、历经百年甚至千年的人物、故事,但每一个又如此鲜活地重新向我们走来。王教授对于每一首诗的全新解读是在做了大量研究基础上进行的,有了调查才有发言权,不过掌握了发言权还不够,发言也要能够打动他人,王教授能带给我们新颖的角度又是他善于思考的体现。

最让我受震动的是就《江南》、《木兰诗》两个问题与魏文华、黄震云先生的交流讨论,双方毫不避讳对对方问题的直接指出,对于自己的论断又给予充分的论据证明,更可贵的是王教授毫不保留地把双方原文展示了出来。正是因为有了这样没有任何私念针锋相对的学术交流与研讨,我们才得以看到真实的历史,璀璨的华夏文化。

屈原也好,王富仁也罢,都在告诫我们要做一个纯粹的人,就像我们对待教学工作,纯粹、质朴地去做这件事,怎么会做不好?

阅读真的很奇妙,它会让你感觉自己越来越渺小,越来越无知,然而在不知不觉中你却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充盈。明日继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