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天寒地冻,身子薄弱的的公公来到我们城里的家。身子壮实的婆婆依然守在老家。
因为一场风寒,九十岁的公公就精神散尽了,我和丈夫各自请了假,在工作的间隙陪公公去医院挂吊瓶。连续十几天,公公的病情才得到好转,少了夜间高频率的咳嗽,多了一份想说话的精神头。
病好后公公执意回去,我们明白老家老屋的寒冷,对稍稍康复的他来说应是如履薄冰。我们不敢冒这个风险,况且,今年的流感从老人到孩子,医院里人满为患。我们通过各种说理让公公留下来。
接下来就是日复一日的照顾。公公来之前我们三口之家的生活状态是早晨不在家做饭,顺路在外面吃点早点就各自去上班。所以早上的时间对我们来说绰绰有余。中午丈夫在单位吃,只有下午下了班我们才在厨房里开始一天的油盐酱醋的交响乐。周末我们准时回老家看望公婆,日子规律又紧凑。
这次公公来家里,吃喝拉撒都要改变。首先在吃上,公公不喜欢吃外面的饭食,所以早上必须在上早班之前把公公的早饭安排好。所以对于上班的我们,时间一下子紧张起来。丈夫因为工作有加夜班的习惯,为了保证他的睡眠,我只好多辛苦早起做这些家务。中午,公公不会用燃气灶,哪怕是热一锅稀饭,对他来说都是难上加难。所以中午我必须在别人休息的时候火速做公交赶回家,把饭菜给公公做好,然后再回去接着上班。晚上相对轻松些,因为公公年龄大,消化慢,往往晚饭要到七八点,给他老人家充碗米粉就可以了。
公公吃素,跟我们往日的生活习惯不同。菜里不能放辣椒和肉,还要能保证有滋味。如果炒的不合他老人家胃口,你会发现吃饭时他不会吃第二筷子了。公公的挑剔让本身辛苦的我很有心理上的压力,有时会因公公过分挑食而觉得他难以伺候,自己的心情也会受到影响。但是想到人老如顽童,人老了肠胃都也会跟着不好,饮食的习惯自然不能和青壮年一样,挑食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于是就慢慢琢磨公公爱吃的饭菜。竟然发现只要是公公爱吃的菜品,你就是每天炒他也不会厌烦,乐呵呵的在那里吃。所以摸清了公公的饮食习惯,也就没有之前的心里压力了。
关于电视,因为我们平时上班,女儿上大学,只剩下公公一个人在家,所以电视成了他打发时间的工具。从早上起床到晚上休息,电视就一直吱吱呀呀在那里播放着。这期间并不是一直都看,不知什么时候,电视在一边响着,公公早在电视前边的沙发上盹着了。公公的酣梦和电视里的热闹互不相干,这种情形有时会持续好几个小时。自从公公来我们家,我就没有了看电视的习惯,饭后就一个人回书房看书。虽然心里有时会觉得公公的这种生活习惯会浪费电费,可对于九十岁的公公,在高楼里,没有同龄人攀谈,不看电视又能通过什么打发时间呢?
公公有吐痰的习惯,平时还好,特别是菜刚上桌,在厨房里听见公公咳嗽吐痰时就会很慌张得出来看看情形,生怕有什么不好的东西落进菜里。但后来发现,公公还是很注意的,每每咳嗽吐痰都会小心的用一只手挡着口,往垃圾桶里吐。
公公还有个吸烟的习惯,我们在家时他从来不吸,我们上班走了以后他就偶尔会吸上几颗,常常会在我们下班回家推开门就有浓浓的烟雾袭来的状况,我会连着咳嗽几声赶紧把窗户都打开,好像公公也没有觉得什么不妥。人老了,也许不能再那么仔细考虑儿女的感受了。反倒是做儿女的都要慢慢学会包容老人。
也许吧,人老了都不免有这样那样固执的习惯。有时我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想自己的老年状态。有一天问女儿“有一天妈妈爸爸都老了,需要你的照顾,你会烦吗”没想到女儿乐观轻松的在电话里说“不会呀,你不是一直都这样照顾爷爷奶奶的嘛?”听的我激动的热泪都要流出来了。
也许吧,孝是一种传承,是给后辈最大的精神财富。每个人都得步入晚年,老的耳聋眼花、老的步履蹒跚、甚至老的吃饭流口水也不好说。能够老有所安,才是一种幸福。而公公,九十岁的高龄,除了精神上不如往年,但耳不聋眼不花、生活能自理,也许算是上帝对他、对儿女的眷顾。何况,公公一生拥有六个女儿一个儿子呢?似乎上帝让他安稳的活在这个世界上,是为了继续让他履行着做父亲的职责,继续眷顾着如此多的儿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