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一本告诉我们如何修德的书,获得世界运行的大法则,大规律和大智慧。那最高德行的标准是什么呢?简单而言,就是乾卦和坤卦的主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也是清华的校训。
第一次以清华的标准来衡量自己,这也应当是人生的最高标准了,很快就找出了差距,结合自己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表现,最后的结论是“厚德载物”有余,而“自强不息”不足。
对待他人,对待工作,很多时候都能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老好人,菩萨心肠,而考虑自己的时候少,这样,很多时候显得柔弱有余而刚健不足。
回顾自我的成长经历。从小到大,对人对事的态度,处理问题的方法,过电影般的,粗粗的掠过,却真切地照出了自己的影子。
人最难得的是认识自己,看着这几个字,我心中有了不同的看法,认识自己并不困难,困难的是改变。
写下这几个字的时候,脑海中又浮出另外一个概念一一固定性思维。行动困难还是思维的问题。
一段时间以来,面临着新的工作的突破,思前想后,不知如何突破。期望越高压力越大,压力越大越行动缓慢,行动缓慢就会信心不足,眼看着星星即将消失殆尽,我在苦苦挣扎。
今天中午接到了同行业领导的电话,让我代办一件事,办完事之后我给领导电话汇报工作,也顺便向他请教。
他非常热心给我做了指点,如何开展工作?自己的工作重心是什么?什么事合适的助手?要怎样借用资源?
听了他的话,帮我打开了工作思路的同时, 也找到了,为何久久不能走出误区的原因。固定性思维在作怪。
几年前接受工作之后,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埋头工作,勤奋努力,工作业绩受到众人肯定。在众人的吹捧之下,形成了固有的思维,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而工作不能推动的时,产生了对新工作的排斥心理。
自己承担的任务已经足够多,为什么还要额外增加呢?我把之前的事情干好,不就够了吗?这样的心态去面对新的工作,无法推动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几年前我面临工作挑战的时候,我带着一个新人特有的虚心和虔诚,向所有的人请教。如何做好管理?如何打开局面?并且,承认自己不懂,积极的学习和改进。
现在的我又和几年前的我,同在一个起跑线上。面临新的领域新的工作。可是我的心态却和几年前有所区别,不再认为自己是一个新人,而认为是一个老人,一个脑子里有经验的人。带着这样的心态去做事,肯定是无法突破的。
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是我们在遇到两种状况时的不同表现。
自强不息告诉我们,当遇到问题和困难,需要增强自我意识,自我能力的时候。不能退缩,必须要勇往直前。一定要自己强,别人让你强,是不能永远强下去的,关键是你的内心要有强烈的自信,要有不懈的精神。
厚德载物要更多体现在与人交往方面,对家人对朋友要宽容,对待他人无意犯的错,不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