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到一篇颇符合我胃口的文章,名称较鸡汤《学霸们是如何高效率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知乎的答主叶倩倩给出了一个较为理工科的答案,下面是答案原文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560512/answer/225364963。
答主给出了两个简单易懂,清新脱俗的两条原则:
1、吃饭睡觉是人生最重要的事。
2、劳逸结合比持续学习更有效。
瞧,简直简单可以应用到任何人,任何领域,任何学科,甚至任何活动,但是就是这么简单两条原则,相信大多数人都做不到。
忙到一定程度,凑合定个外卖;碰到甲方爸爸催的急了,就来个通宵;碰到领导盯的紧了,一上午一动不动,而一旦领导出个差,那就放飞自我,一上午抱着手机傻笑……而一回家那就完全瘫痪,葛优躺都不足以形容那种销魂的姿势。
但是我们来看下叶倩倩答主的晚间时间是怎么安排的:
19:30—20:00 练琴;20:00—20:45 阅读;20:45—21:00 冥想;21:00—21:45 阅读;21:45—22:00 吃水果;22:00—22:45阅读;22:45—23:00 冥想;23:00—23:45 阅读;23:45—24:00 洗漱。
晚间整整有四个小时是在持续性的阅读、学习,我不知道答主是做什么工作,但是我相信她一定会在其所擅长的领域内有一定的建树,有如此意志力,有如此时间管理能力,任何事情都可以在时间的流淌中迎刃而解。
我是喜欢“刚刚好”的那种人。叫个滴滴,我会计算好下楼时间和司机掉头的时间,保证我下楼走到门口的时候刚刚是司机掉头完,拉开车门就可以直接出发;乘坐地铁会记住几号车门距离楼梯口最近,保证一出地铁门就可以换乘;工作时也一样,喜欢在认真工作的同时能有一件浪费时间但是必须去做的事情同时进行着,比如打印,将打印程序启动,然后去做其他事情,最好做完时打印也刚好完成,别提有多舒爽。
我将我自己归结为“时间上的强迫症”,但同时也是“时间上的偷懒者”,我力争在同一时间完成更多的事情,但争取的时间却没有被有效利用,全在微博微信中刷刷而逝。因此,如何成为“时间的管理者”才是最大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