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保持正常和谐的人际关系常常会有外界的原因,比如身处完全和自己不是一类人的环境中,会因为生活习惯、教育背景等等差异产生无法兼容的矛盾,但更多的,还是和当事人自己本身的人格成熟程度有关。
什么是人格上的成熟?如果按照我个人肤浅的理解,那就是需要一个人有和自己的年龄、身份、智力程度相符的心态和应变能力,有稳定的情绪表现,能够根据环境和不同对象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行为,懂得宽容和理解他人的失误。既是客观看待自己,也是理性分析他人的表现。人格成熟意味着性格上的圆润和完整,不是偏激的,是全面的稳妥的有进有退不给周围的人压力的那种修养。人格上的成熟和年龄有关,但没有必然联系,有的人早早的可能就具备成熟人格的雏形,有的人年纪老大依然不通世故。
只有人格成熟的人才会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这包括情感关系,社会关系,家庭关系,一切都需要建筑在一个人懂得收敛自己的欲望和需求,懂得如何尊重他人的基础上。那些有人际交往障碍的人往往都过多地强调了自己的价值和存在,而缺少对他人和环境的体谅,结果就变成越看重自己,越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自己在环境中得到的不快也越多。
有一个朋友问为什么自己会因为有一点才华和能力就会给予别人压迫感,从而无法和他人正常相处导致不能为环境所容,这更多也是因为人格上出现了偏差,她无法正确看待自己,也无法正确的表达自己所拥有的优势,更担心失去了这一点和别人不同的特质,自己就会被环境吞没,失去唯一的色彩。这样的自信其实建筑在虚空的自大之上,根源还是因为自卑,由于无法拼别的东西,家世或者学历,她只能和别人比自己身上的所谓才华。比试的姿态保持的时间太长了,以至于无法放下来,处处碰壁依然不能改变。
真正自信的人他所认识的自己一定是客观的,他不需要否认缺点,更无需夸大优点。才华和能力如同一个人存在银行的存款,存单在手,他没有必要非要全世界都知道他并不穷,他甚至并不介意对着穷人装穷,这样可以让他和他们交往的更多没有障碍。而他只需要知道自己就可以了,因为存在是如此真实。
年轻的时候我们都曾经浮躁过,回头看我们也许都会讨厌那样的自己:见识的东西太少,稍有所得既沾沾自喜,好像全世界就自己最聪明,特别煞有介事的干着那些愚蠢的事情,当成长没有足够的点化我们之前,我们都曾经是与环境格格不入的那种人。但阅历和跌倒的伤痛会让我们逐渐的明白,真正的智慧其实不过是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
在现实的社会中,中国人最讨厌的就是处处表现自己的人,所谓出头的椽子先烂,太多性格张扬的人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尤其是这种表现还没有真实的才能作为支撑的时候,群众会拿你当小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