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个学生mismua发来一条朋友圈。
哦,我这个故作高冷的小学班主任为学生点个赞留个评论的时候不多。一般来讲,要么是确实有什么很是犀利的观点,要么是报告了诸如拿到了学位或者生了个小宝宝的喜讯,还有就是……
呶,这个姑娘的这条朋友圈的内容很简单,就是在手臂上抹了两道,问两“根”口红的颜色一样不一样。
但是我是语文老师啊!
“口红量词,用‘支’更好。”
那个在十八年前因原创童话而惊艳了全校的丫头很淡定。
她的回复是:“回炉重造……”
你说,我这样阴魂不散的语文老师,是不是很讨人嫌?
共读时,张砷镓老师把“包庇”读成了……哦,你一定能猜到的。
读不懂哲学的我终于有了置喙的机会,赶紧给他发信息。
他回了我两个表情,表示尴尬么?
兄弟,我是不能忍了,因为你在读《存在与时间》的时候就读错了,这次读《林中路》又读错……只怕我要是不指出来,你还会继续错到后半生去。
我一点儿也不怕他感到尴尬。
因为如果我有什么错误,他肯定也会用这种直截了当的方式来指出。
所以我在他面前尽量不提编程之类的任何事儿,逻辑也不提。
对了,那个谁,超哥,你也念错了一个字啊,我没有第一时间戳你,趁着这会儿顺手敲一下。
“剖”,不是“抛”。
不谢。
话说在南明的压力之一,就是能写的人太多了。
你想,我没啥优势,写是其中之一……不对,似乎是唯一。
以前十九年吧,再往前算,算到学生时代,我不敢说一枝独秀吧,至少在小圈子里也是敢得瑟得瑟的。
可是进入南明之后呢?唉,用老魏的话来讲:“写文章?你在我跟前还说‘文章’?”
妥,不只是不敢自称写文章,连说话也要小心舌头不要打了结。
暂且不说南山那旮旯的周小娟杨枫们,也不说这边的指间渡们……
今年不是来了一批新老师么?这才来了几天,就有几位新老师小试身手。
全人之美课程联盟公众号,瞬间就发布了几篇她们的作品,反响很是不错。
我打心眼里是很服气的,人家写的,是真的有料有品。但是,还是情不自禁地指手画脚——“这题目,还是得改吧?”
举两个例子。
一个是李鑫老师的《沉沦中觉醒,呼唤中上路》,另一篇是范姗姗老师的《哪吒,是你也是我》。
我给改成了《七夕朋友圈,晒的是幸福还是孤独》和《痛而燃:哪吒和张小敬的绝境和抉择》。
显然,人家的题目是很有书卷气,而我的题目呢,是很有烟火气……
好歹也要证明一下我的价值不是?
较真,有时候挺傻。
可我就这样。
我想啊,是不是人人都有点较真的时候?
这较真,是不是也蛮有趣味儿?
就好像你有N支口红,但今天就是觉得这一支的颜色更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