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第一章至第九章):学会做人
你希望你的孩子从小就能养成良好习惯吗?请读《点亮心灯》第四章。
四. 良好的习惯是制胜的法宝
提示:
习惯是至关重要的,习惯在不知不觉中控制着一个人的行为。好的习惯可催人奋进,勇往直前;不良的习惯,导致人消极悲观,心灰意懒;坏的习惯可使人走向犯罪,走向毁灭。
改造比教育更困难,与其在不良习惯养成后,花费九牛二虎的精力去改造,不如在孩子小的时候,就给他养成良好的习惯。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是教育子女的一条捷径。
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源于生活中那些毫不起眼的点点滴滴的正确引导。
一次上自习,班上有两位同学吵架,严婧一直在低着头做作业,似乎无动于衷。
“上自习有人乱吵,你当班长的怎么不管呀?”有同学批评她。
“我怎么不知道有人吵呀?” 开始同学们还以为她装聋卖傻。然而以后的许多事实证明,严婧不论老师上课还是上自习都十分专心,在她全神贯注时,一般的吵闹根本干扰不了她。
慢慢大家发现严婧还有许多好的习惯:生活有规律,作业能按时完,书写也比较工整……
邻里、同事都说卢国侠有福气,生了个好孩子,很少要人操心。
卢国侠说:“我比较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严婧小的时候,坚持定时定量喂奶,定时大小便,另外只要对孩子成长有益的事,就让她长期坚持下去。久而久之,让她养成了好的习惯。我的体会是,改造比教育更困难,改变一个不良的习惯,比一开始就着手培养好的习惯要多费几十倍的精力。”
卢国侠还说:“我主张孩子在八岁以前,各种好的习惯都应当形成,以后主要是防止受外界影响出现反弹。”
严婧有许许多多的好习惯,这里着重介绍六个方面习惯的养成。
一、专心致志
为了培养严婧专心致志的习惯,卢国侠尽量做到不干扰孩子的生活,不打断孩子的思维,不中止孩子的行为。
1. 不干扰孩子的生活
现在的孩子都有许多玩具,有的家长不放心孩子,常常坐在一旁看着孩子玩,发现孩子玩得不对,马上就去纠正,孩子把玩具弄坏了,就大喊大叫甚至训斥打骂。
当严婧玩着的时候,父母则有意离她远一点,让她一个人专注地去玩,即便是把玩具弄坏了,大人也不去干涉。除非她提出要大人帮她做些什么,才适当地给予指导。
孩子玩新玩具也像我们开始做一项新工作一样,开始肯定做不好,要让孩子在玩中不断地去揣摩,总结经验教训,这个过程是很重要的。买玩具就是为了让孩子玩的,损坏玩具是正常的,没有必要大惊小怪。我们只要告诉她今后要爱护玩具就是了。那种坐在一旁看孩子玩的做法,不是对孩子的爱护,而是对孩子的干扰。你不停地说教、干涉、批评,她能专心吗?
严婧做作业时,父母亲从来没有陪过她,都是她一个人关起门来做。
2. 不打断孩子的思维
严婧刚学会走路不久,一会儿跑到这里,一会儿跑到那里。有时候把东西到处乱扔,有时候把废书废报撕得满地都是。在她玩的过程中,爸妈从来不批评她,不打断她的思维,由着她的性子。她不玩了,爸妈再去收拾。后来大一点了,妈妈就告诉她要学会管理自己的玩具,把乱拉的东西放回原处。
有一次严婧在画小鸡,她把小鸡的腿画的比老鸡的还长。妈妈耐心看着她把鸡画完。然后问她,小鸡的腿怎么那么长呀?她说,我怕小鸡腿短了跟不上它的妈妈,丢失了。卢国侠不仅为孩子的善良而感动,更为她的创造性思维而兴奋不已。
严婧大一点时,卢国侠常常让她给妈妈讲故事,在讲的过程中,即便讲错了,妈妈也不急着去纠正,整个故事讲完后,再给她指出来,目的也是不打断她的思维,让她专心致志地讲下去。
3. 不中止孩子的行为
卢国侠家中挂了一位著名画家画的四条屏画。严婧在其中的一个条幅的右下角,写了个“花”字,妈妈当时并没有阻止,只是找了一张白纸,等她把那个字写完后,将白纸递过去,让女儿在这张白纸上写了几个字。严婧写好后,妈妈说:“你看白纸上写的字多清晰呀。”然后告诉她,这是一幅不可多得的画,一定要爱护,今后不要在上面乱画,想写就写在白纸上。后来妈妈给她订了几个大字本,放在茶几上,她什么时候想写就写,想画就画。妈妈还拿着她的本子当着她的面,给来人夸奖她写的字和画的画。
还有一次严婧看了鞠萍姐姐给小朋友教折纸的节目,第二天她一个人在那里学着折,折了几次都没有折对,她不断地变着法子折。妈妈看见她折的不对,也不告诉她错在那里。过了好长时间她终于折对了,高兴地拿着给妈妈看,并大声喊:“我学会了!我学会了!”
妈妈说:“婧婧真聪明,过来,让妈妈亲你一口。”
“不干扰孩子的生活,不打断孩子的思维,不中止孩子的行为。”看起来似乎是不关心孩子,这种不关心其实是最大的关心。这在一些人看来都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但正是这些培养了孩子专心致志的习惯。
一次下课后严婧的同桌问她,上课时我问你话拉你的衣服,你怎么一动也不动呀,她说,我只顾听老师讲课,不知道你问我拉我衣服的事。
许多孩子学习不专心,这大概就是他们小时候,父母关心或干扰太多的缘故吧,使他们难以做到聚精会神。
二、热爱读书
有一位孩子,一提读书就头疼。
他妈妈看到严婧喜欢读书,非常羡慕,就问卢国侠:“你娃为什么那么喜欢读书,你是怎么抓的呀?”
“我没有怎么抓呀!”
“是怕我把你的经验学去了。”她开玩笑似的说。
真的没有什么经验,只是小时候注意了一些小事。”
卢国侠喜欢给严婧讲故事,一次严婧好奇地问:“妈妈你肚子里的故事怎么那么多呀?”
“是妈妈从书上看的呀?”
“那我也要读书,知道很多很多的故事。”
“好呀,要读书就要先学会识字。”
“那你就教我识字呀。”
也许是孩子为了知道很多很多的故事,学起字来特别认真,学得也很快。后来妈妈还给她买了许多带拼音的连环画,和她一起读。
妈妈带她去书店,第一次进书店,严婧瞪大了眼睛:“那么多的书都有故事吗?”
“每一本都有许多许多故事。”
“我长大了一定要把书店的书读完。”严婧非常兴奋地说。
一开始妈妈尽量选孩子喜欢读的书,让女儿把读书当成乐趣享受。卢国侠说,千万不要让小孩子读那些知识性强文字枯涩的书,也不要给她布置读书任务,不要让她把读书当成任务去完成。有的家长强调孩子一天要背几首唐诗,背不完就不让玩耍,这样做,只能使孩子对读书产生厌烦情绪,不会收到任何好的效果。
有一年,省体育场举办全国书市活动,妈妈带着女儿去了,这里的书多得让人吃惊。严婧跑遍了各省市各家出版社的展销 台,最后选了几本她喜欢的书,其中有一本科学家热爱读书的故事,这本书给严婧的成长以极大的启示。
普希金在璀璨夺目的俄罗斯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和地位,被称为“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诗歌的太阳”。
普希金为什么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呢?很重要的原因是他毕生酷爱学习,爱书如命。
普希金说:“我一天都离不开书。”15 岁时他已读了不少世界名著,书塑造了他的灵魂,书给了他无穷的知识和智慧,书籍使他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他开始反抗那些旧的意识,从而使他的思想升华到一个崭新的境界,于是一个天才的诗人脱颖而 出。在皇家学校升学考试时他写出了《村林的回忆》震惊了考场,在场的著名诗人杰尔查文惊喜不已,赞叹道:“一个伟大的诗人在俄罗斯诞生了。”
爱迪生只上了三个月的学,就被赶出了校门,母亲挑起了教育儿子的重担。小时候他常常到图书馆里看书,无论春夏,还是秋冬从不间断。有位先生问他:“我常在图书馆里看到你,你读过多少书了?”“我已读过十五英尺(约合 4.6 米)高的书了。”先生笑了起来:“你刚才读的那本和现在手里拿的这本,内容完全不同,你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呢?”“我按照书架上的顺序读的,我想把图书馆里的书挨着个儿都读完。”这个十二岁的孩子如此天真而大胆地回答说。这位先生很惊讶地说:“你的志向真远大!不过读书如果没有目的,什么都看,效果不会很好。希望你选定一个目标,然后向着这个目标去努力才会有收获。”
是普希金、爱迪生等热爱读书的故事,拓宽了严婧的视野,这以后她读书的劲头更足了。
那位母亲听了卢国侠的介绍后说,看来我是在孩子小时候没有注意正确引导,所以孩子一直对学习有厌倦情绪。
三、真诚待人
一次严婧的同学过生日,他们约了几个同学买生日礼物。到约定地点后,有几个同学没有到,大家都在等。等了约一个小时左右,有的说,不要等了,说不定人家不来了;有的说既然约好了,就要等,不能说话不算数;有的说,不是咱们说话不算数,是那些不按时来的同学说话不算数。后来他们又等了半个小时,那几个同学才大摇大摆地走过来了。大家批评他们,他们却说我们几个一块玩,看表,时间已过了 30 分钟,我们以为你们早走了,就又玩了一会儿,你们也真傻,怎么一等就是一个半小时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
回家后严婧问妈妈:“你说我们该不该等呀?”
“那看你们有没有更着急的事。”
“没有呀,我们就是商量一起买生日礼物。”
“那你们等是对的,人就是要讲信誉呀!”
“可那些来迟了的同学,不仅一句道歉话不说,还说我们太傻了。”
“那你慢慢去体会吧,自己下的结论最可靠。”
几天后,妈妈在一份杂志上看到了一篇文章,题目叫《高等教育》,很受启示,文章不长,就将全文抄下,回家推荐给严婧看:
伟和哥哥在深圳一家公司打工,给人家缝篷布。一天夜里,暴风雨骤起,伟从床上爬起来,冲到雨帘中,哥哥劝不住他,骂他是个傻蛋。
在露天仓库里,伟看了一个又一个货堆,加固被掀起的篷布。这时候老板开车过来了,伟已成了一个水人儿。老板看到货物无损,当即要给伟加薪。伟说,我只是看看我缝补的篷布结实不结实。老板看到他如此诚实,就让他到自己的另一个公司当经理。
哥哥闻讯跑来说,给我弄个美差干干。伟说,你不行,你不会把事当成自己家的事干。哥哥骂他没良心!伟说,把事当成自己的事干才算有良心。
一家外商听说伟的公司很有发展前途,想和伟共同合作一个项目。
外商是一位外籍华人,谈完后,伟邀请他们共进晚餐。
晚餐很简单,但很有特色,所有的盘子都尽了,只剩下两个小笼包子。
伟对服务员说:“请把这两个包子装进食品袋里,我带走。”那外商站起来,抓住伟的手紧紧地握着说:“OK,明天我们就签合同。”
事成之后,老板设宴款待外商,伟和他的助手都去了。
席间,外商轻声问伟:“你受过什么教育,为什么能够做得这么好?”
伟说:“我家穷,父母不识字。他们对我的教育是从一粒米、一根线开始的,后来我母亲去世,父亲辛辛苦苦供我上完了高中。他说:“我不指望你高人一等,能做好自己的事就中。”
在一旁的老板眼里渗出亮亮的液体。他端起一杯酒说:“我提议敬他老人家一杯,你受到了人生最好的教育,把你父亲接来吧!”
这篇文章使严婧受到了震动,她在日记中写道:“现在我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等待并非傻,而是一种诚信,诚信是人生中最宝贵的品质之一,有了它,就有了真情、有了朋友、有了信誉,也就有了成就一番事业的基础。”
这以后她成熟了许多,一次她约好下午六点和王伯在操场打乒乓球,那天她突然有点儿发烧,妈妈说,今天下午就别去了。她说,那要给王伯打电话,要不王伯会着急的。
2002 年,弟弟张健考上了西安中学,在张健生日那天,严婧花了六十多元钱给张健买了一件内衣。
“你怎舍得用自己的压岁钱,给张健买那么贵重的礼物呀?”妈妈不解地问。
“我希望他能记住我这个当姐姐的对他的祝福,激励他在人生的大道上迈出更加矫健的步伐。只要她能在高中阶段获得优异成绩,花六十元也值得。”严婧理直气壮地回答了妈妈的问话。
四、善于提问
学问学问,就是要边学边问。问是更主动的学习,能提出问题,就是向知识深层次探索的开始。好问比勤学更重要。
爱因斯坦曾经讲过:“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不过是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
苏格拉底也说过:“没有经过思考的人生,本身就没有价值。”
妈妈常常告诉严婧,遇事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能提出问题的孩子是最有出息的孩子。为此,妈妈还给严婧讲过这么一个故事:
位于华盛顿广场的杰斐逊纪念堂的墙体发生了严重的问题,多次维修,但未能奏效。专家们经过研究,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清洗墙壁的清洁剂对墙体有破坏作用。纪念堂为何要这么勤地清洗墙体呢?纪念堂管理人员说:“建筑物顶部经常积满了鸟粪。”专家们不解。处于华盛顿广场的林肯纪念堂等建筑为何顶部没有鸟粪?原来纪念堂建筑物顶部经常有大量的蜘蛛,吸引大量的燕子来此觅食筑巢。而清洁的纪念堂怎么会有那么多蜘蛛呢?一查才知道建筑物顶部衍生了小虫子以吸引了蜘蛛们来赴盛宴。这些小虫子为何又喜欢爬到纪念堂顶部呢?因为上面开着一些窗子,阳光容易从窗口射入,而这些小虫子除了喜欢灰垢外,还特别喜欢阳光。
墙体安全—清洁剂—鸟粪―燕子—蜘蛛—小虫子―阳光— 窗子,于是专家们告诉纪念堂管理部门:“把顶部的窗子全关上。”从此纪念堂便不再清理墙体了,建筑危机则不复存在了。
找出事物内部固有本质的联系,就可以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小学到高中,凡是给严婧带过课的老师都说,这孩子肯动脑筋,爱提问题。
高中时为了学好外语,她主动接触外籍老师,一个星期天上午,她请教外籍老师,向老师提出了许许多多的问题,他们谈的十分投机,从上午十一点谈到下午一点,她觉得影响了老师的休息很不好意思,向老师表示了歉意。老师却说:“我最爱能提出问题的学生。”
五、勤俭节约
爸爸妈妈都是工薪阶层,经济收入并不宽裕,所以平时花钱都比较节省。一天妈妈和严婧去朋友家,朋友用荔枝招待她们。吃完后她说,在她吃的水果中荔枝最好吃。几天后在街上发现有卖荔枝的,她要吃。妈妈一问价,每斤 18 元,卖荔枝的人说,这是飞机运来的。妈妈只给她买了半斤,还给她讲了杨贵妃喜欢吃荔枝的故事。她说产地这么远,又这么贵,我以后就不吃了。
上高中后,她们班里有许多孩子,家里很有钱,想买啥就买啥。一次,严婧要妈妈给她参谋买件衣服,一进商场,她一眼看上了一件,一试还很合体,可一问价 280 元,妈妈说太贵了,超过了一个中学生的消费标准。她有点不高兴地说:我们不少同学只要看上的衣服,父母都是爱你莫商量,一件衣服四、五百元的都有。妈妈说:“节俭是一种美德,你不是给我讲过居里夫人的故事吗?我们家的钱不多,就是多也不能那样大手大脚。这 200元就是一个下岗工人两月的生活费呀。我的原则是需要的再多也得花,哪怕借债也在所不惜;不该花的,一分钱也不花。我打算平时节约点,你上大学时,给你买一部笔记本电脑。”她高高兴兴地离开了柜台。
六、为人着想
为了培养严婧为人着想方面的品德,妈妈常常抓住她细小的表现予以鼓励。在她内心深处播下关心他人的种子并促其不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冬季,幼儿园里一位小朋友尿湿了裤子,严婧立即告诉了阿姨。在一次家长会上,老师表扬了严婧关心小朋友的这一举动。回家后,妈妈逢人就讲,别看严婧年纪小,她会关心小朋友了。当然对她不好的举动妈妈常常予以适当批评。
这样她就慢慢地养成了关心他人的习惯。
小学五年级时,她被评为西安市的市级“三好学生”,学校给她奖了一对枕巾。她对妈妈说:“我能获奖,除了你和爸爸的教育外,王伯功不可没。我想把这对枕巾送给王伯,做个纪念好不好。”妈妈说:“好呀,难得你能有这份感恩的心。”
严婧喜欢吃肯德基,妈妈先后领她去西安吃过几次。
有一次买好后,她突然说:“妈妈,我肚子疼,好难受呀,我不能吃了。”
“那就拿回家,等你肚子不疼时再吃。”
“不行,你把它吃完。”
在女儿恳切的要求下,妈妈就吃了。
她们又在西安的几家商场转了转。严婧说:“妈妈,我饿了,我想吃一碗凉皮。”
“你不是肚子不好吗?怎么又要吃凉皮?”
“现在好了。”
“婧婧,别骗妈妈了,今天你压根就没有肚子疼。”
“你怎么知道的呀?”严婧疑惑地问。
“你是妈妈肚子里的蛔虫,妈妈连这点都看不出来,能算一个称职的母亲吗?”
“几次吃肯德基,妈妈只买一份,让我一个人吃,头两次我头不抬眼不睁地吃着,第三次我就感觉到妈妈舍不得吃,节约钱让女儿多吃几次。今天我想,无论如何也要让妈妈尝尝美国的风味小吃,就装肚子难受,结果还被妈妈识破了。”严婧如实地说出了自己的心理话。
“妈妈看出来了,为了不让你失望,妈妈就吃了。妈妈今天的表现还不错吧!”
“不错,我今天虽然没有吃,但看到妈妈吃了,心里就特别的高兴。”
“妈妈今天吃的不是肯德基,是女儿对妈妈的一片爱心,妈妈也好感动呀!”
类似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
有一些父母对孩子的爱心,不去肯定不去鼓励。孩子爱心的火苗就慢慢地熄灭了。
一位女孩看到母亲每天早晨买菜手都冻肿了,就对妈妈说: “用我的压岁钱给妈妈买双手套好不好。”这真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呀。可这位母亲却说:“去,去,去,这事不用你操心,你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了。”孩子从此不再关心学习以外的事了,可惜呀!可惜!
大多数孩子都拥有对亲人关爱的天性,但幼嫩的童心,不是被大人所忽略,就是被大人所误解,使它们一次次地失去了向亲人示爱的机会。为人父母者,应当细心的观察孩子的举动,给孩子创造向亲人表达爱心的条件,让他们善良的禀性和美好的品德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慢慢地积累。
什么是习惯?习惯就是经常接触某种事物,熟悉并适应了 它,渐渐在大脑中形成了定式,产生了对外界刺激的本能反应,变成了下意识,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改变的一种行为倾向。
正如《教育在线》上一位网友所讲的:“习惯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内隐于心,外显于形,它将以一种定势的方式存在。多年的积习所产生的惯性,当达到一定的程度时,真如‘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习惯之优劣谁又敢无动于衷呢?静观周围世界,多少事,尽付习惯中,我心忧忧!!!”
现在只允许生一个孩子,所有的父母都特别珍爱自己的孩子,他们不希望孩子受一点委屈。一听孩子哭就心神不安,赶紧把奶头塞进孩子的嘴里。结果造成了孩子消化系统紊乱,不少人的胃病就是在这时候形成的。
孩子小的时候,有的父母错误地认为,教育不会有太大的作用,就放任自流,孩子想怎么办,就怎么办。结果给孩子养成了许多毛病,当他们感到不教育不行时已经晚了。
更可悲的是,许多人常常对自己孩子的缺点抱以欣赏的态度。
《成都商报》有一条报道——《五岁的烟民》,摘抄如下:
小孩今年五岁,烟龄已有三年了,时常在公共场所抽烟。记者问周某(小孩的姑父),孩子有烟瘾吗?周某说,不会有吧?
为了给公众演习,小孩从周某手中接过香烟,熟练地叼在嘴上。周某忙给打火,小孩抽烟的动作不仅十分熟练,而且似乎在享受着抽烟的乐趣。
小孩抽烟固然可怕,更可怕的是大人对孩子抽烟的欣赏。为人父母者,你们的孩子有什么样的习惯?你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孩子的这些习惯呢?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习惯对于人的生活、学习乃至事业成就至关重要,然而习惯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那时侯即使有不良习惯也易于纠正,到了小学、中学再纠正不良习惯,难度就会更大,到了成年积习更深,几乎无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