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公司产品正在筹备上市,被提前安排产品官网内容的输出,结合之前这方面的经验和近段时间的思考,整理关于“卖点”提炼的思路和产业形态趋势的探讨。
什么是卖点?百度百科上的解释是:所谓“卖点”,无非是指卖商品具备了前所未有、别出心裁或与众不同的特色、特点。这些特点、特色,一方面是产品与生俱来的,另一方面是通过营销策划人的想像力、创造力来产生“无中生有”的。不论它从何而来,只要能使之落实于营销的战略战术中,化为消费者能够接受、认同的利益和效用,就能达到产品畅销、建立品牌的目的。百科上的解释对于不曾接触过“卖点”概念的人,直观易懂、能起到一些释惑作用,但没有触达“卖点”的本质。
“USP”理论是罗瑟·瑞夫斯(Rosser Reeves)首创的,被称为最有效的营销策略!unique selling propoeition即独特的销售主张或“独特的卖点”。对应起来看,卖点即销售主张。
教科书中在阐述了某个概念的定义后,紧接着会讲该定义的特征,一定有它的道理。关于“卖点”的特性,个人总结了以下三点:
1、有效传达
成功卖点的前提是,卖点有效传达给目标客户,这也是企业为何要投入巨资做广告、花大力气招销售人才、铺满大街开体验店此类等等的原因,千方百计、各种渠道将卖点传达出去。如何做到“有效传达”,把握4个原则,也是卖点的评判标准——4C。像沃尔沃一直主推的安全性、宝马突出的驾驭性、农夫山泉不提它的水源就不会卖水了、海飞丝和飘柔更不会同时说自己去屑、柔顺都很有效。
2、独一无二
在产品、服务同质化的今天,如何做到卖点独一无二、凸显差异化,似乎说了一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废话。谁都知道“独一无二”是抢占市场、扩大规模的利器,想到与做到并不匹配,对于初创的中小微企业要做到更是难上加难。首先需要明确独一无二不是追求创新、标新立异的终极目标,更不是绝对概念,而是相对概念,任何阶段的企业,都可以从“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的角度去做筛选和打磨。
3、促进成交
面向市场去实践,纸上分析出来的卖点,必须经过市场的验证,根据产生的效果修正和决策。不多解释,此条是检验卖点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
回到卖点的定义上,销售主张,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个人价值观不同,主张方向不同;销售套路有别,销售话术各异。那么,如何排除销售层面的不确定性寻找卖点呢?
FAB法则,即属性,作用,益处的法则,FAB对应的是:Feature、Advantage和Benefit(摘自百度)。举例:
F(特点、属性):304不锈钢水杯
A(作用、功能):不生锈、耐腐蚀
B(利益、好处):喝水更卫生、安全
百度百科的定义后面,还附上了这样一句话:按照FAB这样的顺序来介绍,就是说服性演讲的结构,它达到的效果就是让客户相信你的是最好的。也就是说,除了FAB的顺序,还有其它的顺序,总原则是F和A不拆开,B可以放前面也可以放后面,即:FAB、AFB、BFA、BAF。具体看哪种顺序更好表达,更贴合传达场景。
在此需要强调的是,不可否认,FAB的顺序,逻辑清楚,具有推理性,销售说服力最强。But,上面提到,卖点特性第一条:有效传达;有效传达原则第一条:简洁。当销售场景不允许或不支持我们从F—A—B依次阐明时,就无法保证效果。
传统拜访销售模式下推荐采用FAB顺序,随着我们时间碎片化越来越严重、海量信息的爆炸、时间成本越来越高,没有条件把FAB顺序下的全部信息完整传达出去,特别是线上展示销售模式下,往往是直接给到B(利益),因为目标客户最关注利益,第一时间利益能打动客户,才有一丝机会把客户撩起来,停下脚步撇你一眼,继续了解你的F和A。其中的道理跟现在朋友圈里的标题党是一样的。
电商平台产品的页面一般会用这个套路,产品展示的页面有多个卖点,会用到多个FAB法则,纷纷效仿苹果产品的表现手法,国内效仿最好的一波当中,小米算一个。醒目的标题先给出利益,详细的介绍阐明功能,数字或图标的形式凸显属性,从而卖点清晰、有理有据、令人印象深刻、容易占领心智。
“因为(特点)……,从而有(功能)……,对您而言(好处)……..这是FAB法则逻辑常用的标准句式。不难看出,B(好处)是有对象的,同样的事物,给到不同对象的好处是不一样的,而且不同的对象,关注的好处也有所不同。销售经常提到一句话:找对人、说对话、收到钱……这里的“找对人”即目标客户的概念。
上图可以清晰的看出,同样的F、A,当目标客户不同时,侧重的B也不同。在运用FAB法则的时候,还需要考虑目标客户的定位。而实际情况中,目标客户往往不止一类。
买过保险的人都知道,保险合同里面有3个“人”(投保人、被保人、受益人)需要分别明确清楚,才能生成合同。这3个“人”可以为同一人,也可以是三个人。请问,这3个“人”里面,哪个才算目标客户?喜欢养宠物狗的人,给狗买狗粮,这个行为里面,谁才算目标客户?工厂采购员为车间工人采购一台设备,提报了采购计划,老板签字同意了,最终财务进行设备款项的结算,涉及到的几个人中间,谁才是目标客户?
总结来看,一次消费行为闭环中,会出现购买者、使用者、收益者这样几个角色,像采购工厂设备的这个例子中,还会存在决策者、支付者。众多的角色当中,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影响,当众多角色集于一人时,目标客户简单、明确;当角色分施多人时,应该如何确定呢?
周鸿祎说:从一夜情到谈恋爱,客户是一次交易,用户是频繁交易,而互联网对传统企业最大的冲击就是用户。因为互联网里只有一个词,那就是“用户”。用户不一定意味着免费,而是如何让一个人与企业长期发生联系。在现实的产业链中,离用户越来越远,价值就会越来越小。用户至上,在互联网时代怎么说都不为过。传统企业获取用户的核心在于不断的创造与用户的交互点……
前2年提到最多的是“互联网+”的概念和思维,当互联网像魔爪一样,伸向社会各个角落时,传统企业普遍恐慌,只要互联网想革谁的命,将魔爪伸向它就可以了;而互联网公司普遍认同,只要把用户研究清楚了,满足这类用户就可以了。
事实上,早至1923年,宝洁就成立市场研究部(甚至建立了“消费者村”,来研究用户习惯),每年在60个国家研究500万人以上的消费者,每年开展15000个调研项目,每年花费3.5亿美元用于市场调研,洞察用户的需求,开发对应的产品品类,抢占空白市场……最早的产品经理的概念,也诞生在宝洁。
对于快消品来说,以前的产品买卖的流量聚集在超市,宝洁的布局就是要在货架上全部堆满他们品牌的产品,让消费者有多样化选择,也让消费者没得选择(好比手机里看似装了很多的app,实际流量80%聚集几家巨头手上),每一款产品的上市,都精准的契合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头发去屑用海飞丝、头发柔顺就用飘柔……
美国纽约的风险投资数据公司CB Insights,在调查、访谈及研究101家失败的创业公司案例后,总结了20大失败原因。第一大败因:没有市场需求,创业公司成功的一大前提是它解决了用户真实存在的痛点及需求,但很多创业公司掉入了伪需求的陷进。
马云在湖畔大学第三届开学演讲中提到,从互联网技术走向互联网时代,我们湖畔第一期互联网公司为多,第二期、第三期传统企业越来越多,今后不存在互联网,互联网不是高科技……我们生活在互联网时代下,没有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的区别,都可以享受这个时代带来的红利,不容忽视的是传统企业占据了纯互联网公司不可弥补的优势,意味着“+互联网”比“互联网+”的来势更凶猛、更稳固。
1、更懂用户:实体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在行业的沉淀,是一个用户需求研究、满足、验证的过程,或许没有形成大数据,也比互联网创业者做几份行业报告、拍脑袋拍出来的需求来的真实、有效的多。
2、头部资源:传统企业有技术基础、成熟的工艺、完善的标准等,行业绕过的弯路、踏过的坑,他们经历过,包括多年来形成的品牌影响力,这些软实力可以说让传统企业占尽了头部资源。
3、底盘扎实:不仅头部资源难以撼动,实体企业的底盘也比初涉行业的公司更扎实,无论是渠道、供应链等基础设施,还是服务体系的网点覆盖,都很容易形成产业竞争壁垒。
4、布局更快:PC互联网的基本面还没看清楚,移动互联网已经呼啸而来,紧接着人工智能被认为是下一个风口,仿佛就是昨天、今天和明天发生的事。试想,互联网整合实体资源布局产业更快,还是实体搭上互联网便车布局产业更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