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高手”这个词,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小时候看的武侠片里的那些武林高手,他们拥有卓绝的武功,神秘的身世,能做到常人做不到的事情,在武功这个专业领域内也是遥遥领先于众人,可谓行业翘楚。
其实每个领域内都有高手的存在,他们往往在专业技能方面领先普通人一大截,例如古时被称为“圣”的那些人,像“诗圣”杜甫、“画圣”吴道子、“书圣”王羲之,他们都是在他们的专业领域里达到顶尖水平,所以在他们领域内他们是公认的高手。
1
你是你所在行业里或者你喜欢领域内的高手么?
你想成为你所在领域的高手么?
我想。
小时候,想成为学习高手;现在,想成为分享高手。
那你做到了么?真的成为高手了么?
小时候的学习高手我做到了。从开学晚到一天,我的座位被排到最后一排,到后来考试全班第7名,再到第3名,第2名。被老师特殊照顾,把座位调到第二排,注意不是和别人互换座位,而直接在中间硬了加了一列。但我因为个子有点高怕影响其它同学,把橙子腿据掉一截;
现在的分享高手,我正在努力中:持续读书,在豆瓣写书评,在头条、简书写分享文章,在悟空问答回答问题,锻炼逻辑思维,还建立了自己的公众号并小心维护着。。。。。。
2
从哪里开始高手蜕变之旅呢?
就像是欲往某个目的地时,你要明确的有三点,即你现在的位置,目的地的位置,以及去往那里的路径。
你现在处于什么位置?
纯小白?一窍不通?有点基础?能够完成一部分工作?胜任所有工作却不能精通升华?
目标位置又在哪?
你所认可的高手是什么样子的?
他们的成就又是怎样的?
拿出一张纸,中间写上领域名称,最左边画上起点,写下在这个领域里你现在的样子;然后在最右边画上终点,写下高手的样子;中间的地方留白。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知道你和目标的具体样子,才能找出你们之间的差别。
3
在你与目标之间的就是差距
《认知设计》中讲学习差距分为:
①知识差距:在这个领域内,你与高手之间差距的知识量和信息量。高手往往比新手掌握了更多的知识信息,他们对于这个领域认识的更深刻;
②技能差距: 但是即便你掌握了领域内的全部信息,也不能保证你就能直接胜任这个领域的工作。信息和技能可不是直接划等号的,就像即使你会背《汽车使用手册》,你还是一样不能开车上路。这中间还需要有大量的练习、试错和实践,才逐渐形成你的技能和能力;
③动机差距:就是你“知道应该如何做,但是却选择不做,这就是动机差距。”动机又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存动机,外在动机通常由于外界某种因素影响而产生的动机,比较不可能,哪天那个外界因素没了或者影响不了,就可能会放弃,因此外在动机不能提供稳定:持续的动力;内存动机,就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做这件事,热爱往往是很长久的,像很多传统手艺的匠人,就是因为自己的热爱而从事了一辈子。
④环境差距:想想你现在的生活环境和上学时期的生活环境,就能明白为什么现在学习是多么难的一件事了。高手们通常会给自己营造一个主动进取的环境,而新手通常没有这方面的意愿。
⑤沟通差距:有时候人们不去做某件事,并不是缺乏知识,而是由于沟通不良而找不到正确的方向。这时你和高手的差距就是目标是否已经准确传达了,即使你做的很好却没有能力向人说明白,无疑也是一种失败。
在刚才那张纸的中间,标出起点到终点之间的距离,并写下每项的具体差距。
4
找到通往目的地的路线
已经知道了你的位置、目标的位置、还有你们之间的差距,剩下就是制定或选择一条合适的路线,前往即可。
给你一个交通工具:守·破·离,一个源自日本剑道的学习方法。
引申到我们这里就是:
第一阶段:模仿和学习高手;
第二阶段:熟练后突破高手的模式;
第三阶段:发展自己的模式。
然后是路线,即人、事、网、书。
人。这里指的就是高手,关注你的榜样,从他的作品、动态、行为中学习,最好能与其有联系、互动、反馈,这样能更好地拉近你们之间的差距;
事。自己在从事领域工作,要以高手为标尺,要多想想如果是高手,他会怎么做,你要怎么改进;
网。从网络上不断收集领域内的知识信息和高手动态,参加领域相关社群,与其它人交流也有益于增进自己领域专业技能;
书。从书籍中学习领域必要知识和经典著作,更加熟悉领域。
最后在纸上画出各条路线,并标识清楚。至此我们就画好一幅“通往高手之路”了。
5
即刻行动
前景描绘的再美好,也只是前景,只有你切实行动,才能把美好的前景变成你成功的背景。
什么都已经分析过了,剩下的只有行动了。
去吧,行动起来,成为高手,甚至超越高手!
小结
想要成为高手:1.要有一颗成为高手的心;2.画出你与高手的清晰图像;3.丈量出你与高手之间的差距;4.制定出通往高手的路线;5.即刻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