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沟通习惯,孩子长大后能让妈妈崩溃

一天在路上等红灯时,遇到这样对话的母子二人。

妈妈:“对了,回去我得给你的平板电脑充上电,不然下午你上不了网课。”接着“你没想着这事吧?你自己的事都不上心。”

孩子挺不上心的说:“想到了。”

妈妈:“想到了?我怎么那么不信呢!”

孩子一听不耐烦的说:“爱信不信,不信拉倒。”

妈妈有点偃旗息鼓的意思,说:“信~,不信你,我还能信谁呀。”

听完这段对话,我的感受是:这是多么常见的对话啊,同时又是多么无效的对话啊!说无效还有点客气了,这段对话实际上说了还不如不说。

没有起到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作用,没有体现给孩子信任的作用,也没有增强亲子情感的作用。我只看到了孩子对家长的不耐烦,家长事事操心还爱唠叨。不要怪我对这位妈妈太苛刻,这样的沟通真的只会让孩子离我们越来越远。

跟孩子沟通,父母还是很需要沟通技巧的。

1、不唠叨

很多父母都有爱唠叨的习惯,其造成的后果有诸如:不自信、顶嘴、麻木、消极的思维方式、破坏亲子情感等等。

“三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不仅适用于成年人间的人际沟通,也同样适用于亲子沟通。如上文中的例子,如果妈妈的意图是想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那可以直接说明要求:你每天都要用平板电脑上网课,以后充电的事就交给你了,可不要忘记啊。这样的效果会比迂回更有效。

简单直接沟通后,不要再重复和唠叨,如果孩子忘记了充电,就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自己承担后果,之后自然会记得充电。不唠叨的父母,语言才有威信。

2、给与孩子信任

给予孩子信任是孩子愿意与父母沟通的基础之一。不要习惯性的怀疑孩子,不要对孩子随时说教,不要因为担心孩子而不敢放手。建立信任最好的方法就是尊重孩子,关注孩子,在意孩子的感受。上文中对于妈妈的提问,孩子显然不在意中又有丝惭愧,妈妈却直接说了不相信,孩子自然将丝丝的惭愧变为了不耐烦。

3、耐心倾听孩子的诉说

倾听是沟通的前提。大多父母总是认为自己很了解孩子,孩子做了什么事情,孩子要说什么话,孩子想要什么,父母通通都知道。但是诉说是人们排解情绪的渠道,父母通过倾听接纳孩子的情绪,也更能真的了解孩子的想法,发现孩子的需求。

4、切勿暴力沟通

家庭教育最忌讳的,就是用一个错误的行为,去解决另一个错误的行为。

对孩子吼叫,发脾气,每次用此招孩子都会立刻变乖,看似十分有用,但仔细回想看看是不是吼叫的力度每每都在增加?直到有一天孩子吼回去……亲子间很难再温馨。这样的做法会为之后的孩子青春期埋下危险的种子。

将孩子的感受放在首位,而不是将家长无所顾忌的畅所欲言放在首位。这样的亲子沟通才能越沟通越轻松。


END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