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不是药神》有感:愿你我临死时,能有善心相伴

        看过《我不是药神》已经两天了,我到现在还没有缓过来。每当想起电影里那些病人们的一双双眼睛,心里就和沉重。

        想来自己犯贱,明明有那么多轻松搞笑的喜剧可以看,却偏偏要选这些沉重的题材来找虐,比如《猎场》,比如准备要看的《动物世界》,还有这部《我不是药神》。

        正如很多评论文章所指,就算被看哭了又能怎样?!引起了社会广泛讨论甚至连外交部都出来发言了又能怎样?!人们哀叹着,希望着,或者欣慰于影片的结局,之后呢?仍然还是无能为力。

        即使纳入医保,救命药依旧昂贵;实行了零关税,还有其它的收费;强制降价的药物,厂方干脆不生产。人们仍旧持续“生不起,病不起,死不起”的生存状态。

        这两天发生的新闻也挺多,个个都与生死相关,泰国青少年被困溶洞,中国70多名游客命丧普吉岛,再加上前段时间,被围观群众们逼着跳楼的甘肃女孩。

        有那么一句话,死很容易,活着才难。但即便如此,电影里的老婆婆还是说出:“我想活着,可以吗?”

        我就在想,如果老婆婆这话放在现实网络上一定会有无数人骂她自私,吃垮了一家还想活着,以致更难听的诸如“老而不死是为贼”之类,就像他们骂遇难的游客为什么要去玩,嘲讽抑郁的病人怎么还不跳?

        我们这个社会,难道真的,终于到了连想好好活着,都是一种罪过的地步了?

        “谁家没有过生病的人?你能保证你家里一辈子没有病人?”套用电影里的台词,那就是难道国内就没有旅游事故?难道这些责备病人的人一辈子就没有抑郁的时候?    

        《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里让我最难过的是病人们的生存状态,他们为医疗事业付出大量的资金,财产,虽然是为了个人治病,但谁能否认他们在国家医疗卫生收入总量里占的比重?说他们是卫生医疗行业的“衣食父母”并不为过,他们的生存状态却如何呢?

            电影里穿着灰蒙蒙的衣服,戴着几层的口罩,在脏乱的环境里工作,挤在狭小的楼房里,这些就是“衣食父母”的生活。而如果到医院的住院部的普通病房去看看,比电影里所展现的更加不堪的更多。

            如果说物质还是能克服的,他们的精神,心理状态有谁能关心。自杀被骂懦夫,想活被骂自私,想做点心理疏导,疏导费还那么贵!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规律,医学不是自然规律的对手。长眠在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的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 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翻译成中文是:有时治愈 常常帮助 总是安慰 ,这才是医学的真相。

                不强求专家们攻克死亡,但愿诸君少炒作,少为各种药品,保健品站台,将国家的研发能力提起来;不强求官员清廉,但愿诸君在面对权贵利益集团要挟的时候还能保持一点说不的尊严,不强求医院不盈利,但愿诸院的普通病房多一点,给普通病人的关怀多一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继续简单放图,比较快速。 昨天没有发,但是从今天的分析中可以感觉到。昨天没发主要是因为没有心情。详细的还是写了。
    青山大合手阅读 199评论 0 0
  • 之前看到一篇文章讲“人人都自卑”让我倍感安慰,因为我在某些方面也挺自卑。 我自卑于我的外表,头发不直,个子不高,小...
    三月乔木阅读 479评论 6 18
  •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约莫是入夏的那档子吧,邻里之家的院子里迎来了一群不速之客,一只母猫生了一窝小猫,大约有三四只的...
    伊人醉客阅读 528评论 0 2
  • 初中时期,班里有个学霸,课桌上永远就那么几本书。其他人埋头写作业时,他在打篮球;其他人在摇头晃脑的背书时,他还在打...
    青墨QINGMO阅读 235评论 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