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碰到一个朋友,因许久不见,聊起了最近的生活,看他神情带着一丝忧愁,眉头似乎像永远不能施展开来,于是主动问起他是不是最近碰到了什么问题,因为印象中的他总是阳光又温暖,乐观又自信,碰到任何问题都是一副心中有数的样子,好像没什么可以难倒他。
难得见他表情这么晦涩,劝说着,开导着,他终于认真且专注的看了我一眼,嘴唇蠕动伴张口状,终于决定了要和我说说,于是话匣子便打开了,一股脑把所有的不甘、困惑都一一说出来,我这才明白原来他是陷入了一个怪圈循环。
找不到自己的方向,没心情享受生活带来的乐趣,纠结于过去带来的成就,而无法也无能为力去规划未来。他不是不知道,只是找不到解决方案。多像如今的许多年轻人,我知道我的问题出在哪,我都知道,甚至理论也能说出来一堆东西,想改,愿意改,可...到底怎么改?也就是,‘原因我知道,你说的我都知道,但是我就是没有去做’。
相信很多人都有一样的经历,他阻止了你继续前行,像一堵墙,想看看那边的风景,却怎么也看不了;想迈过去,却发现他比你还高。于是你在思考着到底怎么才能继续前行呢?如何进行自我剖析,才能越过思想的这道门槛?
在哈佛的最后一课,这本书里提到了这么几个观点,大概表现为这么几种形式:
盲目发奋式:只要肯努力就能克服自身持久的缺点。通常表现是,只要我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达成目标。注意一点,这里说的是盲目,盲目代表着,方向还没有选择,就从一条道走到黑。所以,这里不是说大家不能努力刻苦,而是在努力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一些思考和见解。
自认聪明式:自己在任何领悟无所不能,却没有想过自己也会在竞争中受挫。打个比方,比如说你在学校里成绩优异,几乎门门课程全优,那你会把这些你所取得的成就和自豪,很自然的带入到你未来可能经历的事情。刚毕业进入社会,以自己在学校的表现套入未来职业上的每个目标,认为到了社会上也能实现自己每一个目标。
自以为是式:我们总认为我们比同行具备更特殊的能力,即使我们并没有什么真知灼见。也就是在父母眼中即使常说别人家的孩子如何优秀,但是在他们心里你才是最优秀的。即便你可能没有别人家孩子成绩优异,获得多少奖项...纵使你有再多的缺点,也没有比别人家的孩子表现突出,但你就是他们心中最好的。父母是你的承载,你要落下哪里,他们就会在哪里接住你,不让轻易你掉下。用霍华德的话说,就是对着一张白板射箭,然后自己在箭落的地方画上一个靶心。
兴趣爱好式:认为只要我们对一份事业感兴趣,就会在这一领悟有所建树。
一边看着这几种形式,一边觉得,嗯,符合我,我也有类似的感触...那,还是原来那个老话,既然知道了,也知道剖析自己的原因在哪,那还剩下最后一步,制定计划和执行。你能做到吗?
思想与心愿,计划与希望,知道与做到之间都存在着差异。那现在你要不要把这个差异缩小?直至跨越这道思想的墙,到达自己心中的彼岸?如果你也希望自己能不断突破自我,达到一个质的飞跃,那你要不要现在,立刻,马上实行呢?期待你的变化,这是我给他的建议,更是给你们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