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说的话特别难听,你还莫名其妙不及生气,熟悉他的人就赶紧劝道,不要在意,不要放在心上,他心地很好的,只是不太会会说话。
大家都围着教育好人,你要好好说话,好好说话。不过,这个范围,这个抽象,好人就算是爱因斯坦,估计也很难推测出准确的区域范围。
你如果告诉他,你说话的声音太大,有点像吵架。估计好人就知道说话时压着点声音了。或者你告诉他,我有点不明白发生了什么,是我做了什么事让你这么生气?好人也会立刻反馈大脑总结,重新开始交流。
所以,不会说话的人,身边常常有一群心急的人,他们只会说,好好说话,回不回说话,不会说话就别出声。
好好说话。具体怎么操作?
回不回说话?到底哪里不对?我自己不太清楚啊。
不会说话就别出生。那省事,我闭嘴。可不要指望我开口。
有人说,一个人的言行,悉数都是从身边copy的。因此说观察一个人说话做事,就可以看出他的家教如何,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
人类社会,是个人与人的社会。想要融入社会,人不可能不去交流,包括表情的,形体的。而开口去说话,成了普通人表达沟通的方式之一。
说未免瞎说,于是两只耳朵帮我们收集声音进行反馈,判断,让脱口而出的话,更得体,更清晰。
同不能好好说话的人相比,有一种人很会说话。他们幽默,风雅,出口成章,诙谐幽默。
这一般不是天生的,这样的人也不可能每时每刻保持如此。就说相声,一门说话的艺术。想要说得好,除了大量的练习,还要有丰富的阅历。练习可以使嘴皮子溜,阅历可以加深对不同阶层的人的理解,让自己的作品更接地气,也就是让人觉得贴心又有意思。
做到懂我很难,需要耐心和长时间细心的观察。
在说说不会说话,但人很好的人吧。
一般为了适应环境,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如果痛苦难当,可拍屁股走人,不过问题被搁置了,到了新的环境,依然痛苦难当。
为什么会这样?人不是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么?
我想,能顺应环境迅速改变的,要数自由生长的孩子能力最强。
一个不会说话的人,先不去管他的生活环境。他听到的最多几句话,可能就是‘他不会说话’,‘会不会好好说话’,‘不会说话就不要说’。
这几句好似恨铁不成钢的话,好人可能理解的是:他有缺点,他犯错了,他能做的就是闭嘴。
他无意贴上了有缺陷的标签,做不好事。而得到的解决方案是,闭嘴。
于是无论到哪里,只要没获得新的解决方案,他一定自动执行原始方案,闭嘴。
我不跟你争。
哑巴啊!
可想而知,这触了好人的痛点,他心里肯定不好受。再被挑衅,他闭嘴忍让,可心里已渐渐起火。最后被逼急,一定勃然大怒,开口反话一定不好听,两方势必要打起来。于是,一起受处分。然后,好人只会更沉默了。
缺陷,犯错,闭嘴。
也许一生都在这三者间循环,那么好人虽然是个大好人,人生也未免太可悲了。
也难怪他们瞧上去无精打采毫无斗志,目光闪闪缺乏自信。
你也许会想鼓励他,但缺陷可以克服,自信来自美心,他可能更需要的,是一个忠实有效教他如何清晰表达自己的方法,而不是你可以的,我看好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