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比你优秀的人,哪哪都比你优秀?

比你优秀的人,哪哪都比你优秀!这句话是在一个高手如云的课堂上,一个很厉害的牛人说出来,当时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真的想原地爆炸。

为什么他们可以做到样样优秀,可是你却做不到一样精通?

撒贝宁在访谈节目中说,人身上总是会有懒惰的影子,这也是人性中最难克服的。人们往往会选择那条比较容易走的路,往往选择一种比较简便的生活方式,为自己规避困难和危险。

这也是我们很多人口中的所谓拖延症晚期、绝症等各种新奇的病症。

一个人正视自己其实很容易,但是要能去做一些改变确是非常困难的,可能会付出更大的、更痛苦的代价,在尝试失败之后,我们往往会安于现状,止步不前。不努力,注定只能做一个普通人!

要相信,只要努力最终就能成为别人眼中的牛人。这是我们从小到大听的最多的鸡汤之一。

所以每个人都知道必须努力,尤其一二线城市的强压之下,今天不努力,明天就很惨。

刚毕业要找个好公司,工作稳定之后最重要的就是找个好对象,有了好对象之后就要买房买车,房车有了之后又要开始打算要孩子,有了孩子之后被拉低的生活质量需要再找回来,无奈房子、车子、孩子,哪一样都拖着中产阶级们负重前行。

你敢说她们不努力么?可是为什么越努力越负重呢?为什么越努力越深陷泥沼呢?

为什么大家都挺努力上进的,但人在社会上走,走着走着就走出了差距?为什么大家都是一样的人,但总会有一些人出类拔萃,另一些人落得平庸?难道仅仅是努力程度的不够?

《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这本书里告诉我们:你与牛人的差距,就在于思维模式的不同。

思维,格局,视野注定了一个人在社会中的走向。我们努力上班赚钱,不仅仅是为了变成有钱人买房子买车吃喝玩乐,更重要是的扩大自己的视野和格局。

一个人只要见过好的,就不会再接受哪怕只差一点点的。人的努力都因为心中对美好事物的强大欲望。一个人有了视野和格局才能有思想,有欲望才能心甘情愿的努力。

表面上你很努力,而实际上你的格局和视野只能看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你感动的只有你自己。

如何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呢?《终身成长》中给出了非常具体的操作步骤:

第一步:接受

为了方便阐述,书中直接将人们划分成了成长型思维模式和固定型思维模式两种,但实际情况是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一部分固定型思维模式,改变固定型思维的第一步就是要先接受并正视这个事实,然后采取正确的方法,并为之付出努力。

第二步:观察

观察的目的在于要明确是什么激发了你的固定型思维模式,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有固定型思维模式时,尝试先不要做出任何评价,而是先观察一下,明确是哪个诱因激发了它的出现,比如有的人是压力大时会激发固定型思维模式,有的人是在面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时,还有的人是在受挫时……

第三步:命名

明确了是什么激发了我们的固定型思维之后,德韦克教授建议我们把那个固定型思维方的人格有意识的分离出来,并取个名字,仔细观察它是怎么给自己加戏的。

这这个步骤看起来无聊,其实很有用,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自从“杠精”群体被生动的命名为“杠精”之后,对付起来容易多了,基本上报出“杠精”这个命名,就能打击掉对方一半的气焰。

第四步:教育

接下来就是要教育并改造固定型人格了,你对它出现的原因越了解,就越能保持警惕,并尝试说服教育他。


如果你想让自己的成长型思维更彻底一些,你还需要给自己设立一个成长型目标,尝试每天思考这些问题:

“今天有那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我将在何时、何地、用什么方式开始实施这个学习计划?”

实施的过程必然会遇到阻碍,此时千万不要对自己做无意义的负面评价,你只需要重新制定一个计划就可以了,然后继续:

“我将在何时、何地、用什么方式开始实施这个新的学习计划”

取得一定进展后,别忘了问自己:

“为了持续的成长,我还要做些什么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们生命中发生的很多事情,我们常常觉得就像是命运的安排。 但是很多生活中的例子告诉我们,一个人认为的外在力量决定着...
    peanuthahaha阅读 638评论 1 0
  • 一个囚犯静静地 跪在断头台上 风儿最后整理了他的殊荣 此刻他恨透了这个世界 眯着眼睛去畅想 那个看不见的地方 ……
    零更一阅读 166评论 0 1
  • 哇!你怎么又开啦 看见路边 绯红轻羽般的合欢花 我忍不住问她 暮色四合 叶片已经收拢了翅膀 眠于闹市的华灯初上 我...
    水仙书生阅读 321评论 6 5
  • 谁说容颜不重要,谁就是个傻女人 身为70后,我从小就被长辈们告知:“大方得体就好,不要化妆,不要打扮的妖魔鬼怪地…...
    雪顺顺阅读 542评论 0 0
  • 只要良知真切,虽做举业,不为心累。总有累,亦易觉克之而已。且如读书时,良知知得强记之心不是,即克去之;有欲速...
    春来草自青53d3阅读 2,15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