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木钉
1.
又是这样一个混乱的早晨,送走孩子,我看着一室狼藉,想着刚才的情形,耳边还回荡着自己急得要冒出火花的声音“快点,快点!”“赶紧的,要迟到了,怎么还在那里磨磨蹭蹭的!”
每个早上都是如此,快到点了,他却光着屁股赖在床上不肯起来,想尽一切办法将他从床上拽起来,却又迟迟不肯穿衣服,穿的时候像只慢吞吞的小蜗牛,那动作就像是慢镜头回放。
每当此时,我的心里总是崩溃的。心里的着急到了嘴边就是唠叨个不停的“快点,快点,要迟到了。”“你怎么老是这么慢吞吞的,就不能快点嘛!”儿子的小脸在我的催促声中逐渐紧张,有时候,面对我的严厉态度,他的眼睛里会溢满委屈的泪水。
我常常觉得自责,但是到了时间,又特别着急,催促声在胸中拥挤着往外冒,到了嘴边,总是忍不住冲将出来。
2.
今天跟几个妈妈探讨,发现妈妈们都普遍焦虑,每天追在孩子屁股后头催促,呵斥是常有的事。
媛媛说,自己的妈妈就是个急性子,总是催促,可是他们家里除了妈妈以外,爸爸和姐妹都是慢吞吞的,这慢好像是一种消极抵抗。是啊,谁愿意整天被催着走啊。
我回观自己,觉得自己跟这个妈妈差不多,总是跟在家人屁股后面催催催。从孩子起床就开始让他快点快点,一直到送到学校,这个“快点儿”不知道要说多少遍。
这催促声让我自己着急,也让家里弥漫着一股子火药味。我平时总是对于时间和规则特别在意,不愿意迟到一分钟,也不愿意拖拉。
3.
在自小的观念里,拖拉和不守时是绝对错误的,我是个标准的国民好孩子啊,自然是要绝对正确,不能犯错。所以,守时和高效在我的脑海里,是金科玉律一样的存在,正确性毋庸置疑。
而自小就是好孩子人设的我,不会允许自己做这样的错事,这会让自己的人设崩塌,这会另大家失望。我是接受不了差评的。那样好的一个我,必须一直保持优秀。
就像是朋友玲玲说的,自己终此一生都在努力证明自己是一个好人,好妈妈,好老婆,好女儿,好媳妇,好……,而将自己折腾的筋疲力尽。
为了别人口中的好,丢失了自己的真正感觉,甚至在不知不觉间虐待着自己。
这雷打不动的教条观念,也让我也不允许孩子做一个拖拉的人,我自己要处处完美,孩子也要循规蹈矩。
4.
有时候想想,其实自己还不具备一个妈妈的胸怀,自己还有很多问题亟待修复,还没有成熟到可以养育好一个孩子。
又也许,有了孩子以后人才会真正成熟,通过“小老师”的不断提点才能觉察到自己,真正成长吧。
当心情平复,我看到儿子才四岁而已,他之所以总显得慢吞吞的,一方面是因为年龄小,对一些生活技能不够熟练,有难度。另一方面是因为我给他留的时间不够充裕,也许我们起床只需要两分钟,他却需要十分钟去慢慢苏醒,我们穿衣服需要五分钟,可是他却需要二十分钟慢慢穿好。我们和孩子是不同的,我却在以一个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一个孩子。
而且孩子在日常惯例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定的习惯。我只是每天不停催促,却没帮助孩子建立日常惯例,孩子头脑中没有概念,而唠叨,催促,也会随着时间积累,慢慢变得没有力量,形同虚设。
孩子不可能一步到位,他是慢慢长大的,我们有时候却太着急了,恨不得他一下子全能。
孩子经常活在大人的情绪里,小心翼翼的,他又不会反驳,只得受着,孩子其实也不容易。
5.
美国教育学博士,杰出心理学家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一书中提到:教育孩子要为了改善而努力,而不必期待完美。你看到什么就会得到什么,要从每个孩子的行为中寻找优点,当你关注积极方面时,对你自己和别人都是令人鼓舞的。
是啊,我们总是紧盯着孩子的缺点不放,只看到孩子总是慢吞吞的。他慢的呀,就像是一只小蜗牛,让你心急如焚。
当这一情绪充满,我们便只看的到他的慢,而忽视了其他。你就会愈发着急,当情绪一旦点燃,剩下的就是不理智的呐喊和对亲子关系的伤害。在我们的催促声中,孩子必然会体会到被否定的愤怒,也许他不会表达,但是他都能感受得到。
我们太多的妈妈之所以如此焦虑,一方面是因为追求完美,一方面是在关注消极部分。完美是不现实的,它只会让人沮丧。
从今天起,看到孩子一点一滴的优点和改善吧,以孩子为师,做更好的自己。
不用“快点儿快点儿”,让我们慢慢来。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彷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
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啊!为什么?」
天上一片安静。
「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
好吧!松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让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
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
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
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
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
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无戒365极限挑战日更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