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什么时候都少不了一个“导师”。
从大学毕业开始,我自己做了别人的老师,在以后的很多年里,“老师”里三层外三层地环顾着我的生活。
在我的生活跌跌撞撞、不辨西东时,在遇到问题张惶失措、左顾右盼中,我不时地得到过很多人的指点。
任教之初,除了在大学里学了一堆作古已久不合时宜的书本知识外,我一无所有。看别人的办公桌里,装得满满当当,再看自己一贫如洗的办公桌,惨不忍睹。
我的头脑与办公桌高度的匹配,空得无所顾忌,摇一摇,里面发出哗啦啦的声响。
于是,办公室里其他的四位同事就成了我的导师:你要先对着花名册和照片把所任班级学生们认识得八九不离十;你要把课程进度调慢些听别人的课后再上自己的课;有学生专爱开年轻女教师的玩笑,你得先有思想准备多点耐心别中了圈套;不避免有些给点阳光就灿烂的学生,要把握好“给阳光”的尺度;别轻易“放低姿态” 和同学们“拉近距离”;如果你是个巨严厉的老师,偶尔“温和” 些,学生会说“ 这老师其实人很好”,如果你一开始就试图和学生“做朋友” ,那学生会很鄙夷你;注意穿着,学生对长的好看或穿着利落清楚的老师有明显好感......
上第一节课,充满热情与动力的我以流水线方式在讲台上“自嗨”了20分钟,剩下了25分钟没法处理,就像商场里跳楼甩卖货底子一样把这25分钟“处理”给了学生:“学而时习之,是非常必要而且快乐的事情,现在同学们拿出练习册,把“当堂检测”部分做完。”
回到办公室,听课的教研组长没有直截了当地评价我作为新教师的第一堂课,而是发自肺腑地把自己的体悟说了出来:“一出戏,要演好序幕;一部乐章,要奏好序曲;新教师的第一堂课极少数可以做到一鸣惊人,谁也做不到完美无缺。因为“怕砸锅”,所以表现出最多的就是一个“怯”:怯场——从站在教室外候课到上课铃响进教室,心咚咚地跳;怯人——眼睛不敢看学生,直视对面的墙壁乃至天花板;怯课——生怕知识有遗漏或讲错,索性照本宣科、竹筒倒豆子。现在的你就是当初的我。”
人生,值得庆幸的事很多:有勤劳慈爱的父母、有给梳辫子的姐姐、有上山打柴怕我累着让我在柴窝窝里躲冷风吃月饼的哥哥、有把我从湍急河流里捞出的体育老师。现在我非常庆幸:在职业生涯的开端,我遇到了这样一位职业导师。
好老师可能很多,好“导师”却永远稀缺。
有的人告诉我:教师这个职业只是听上去很美好,连看上去美好都谈不上。所以不要太真性情了,无论是对学生、对同事、对工作、对未来。
要有准备。教师就是一份职业,职业,千万别把自己当灵魂的工程师,咱是人,不是神。
一位回高中母校教书的女教师批评一个男同学不做作业,那男生当场回她三句话:“我天生不爱写作业就像你生来就那么胖,我的作业本就像你一样还是处女之身,我不写作业你也不用批(作业)这有什么不好么?”
疯掉!
做人挺难的,在遇到具体的事情时,尺度如何掌握是个大问题。
小雅刚怀孕,同部门有一个男同事烟瘾很大,每天在办公室抽烟。打开窗通风也无法让她避免二手烟的伤害,那怎么办?
——让吸烟者移步至室外吸烟,就这么简单!小雅婉转地说了他很多次,他也不听。虽然这男同事后来收敛了很多,但还是会在办公室抽烟,只是没再那么频繁。
有屋顶的地方都不能吸烟,这是规矩,可有人就是不守规矩或者守不了规矩,对这样很讨厌的人应该怎么办?
“损招”比比皆是:比如拿瓶花露水或香水不停地喷,直到把他熏跑为止。如果他结婚了,还得为身上全是香水味向老婆解释,他让你不好受,你就让他有嫌疑!还可以贴标识,室内禁止吸烟,违者一次罚款200;买个迷你净化器,再买个电风扇,他一抽烟,就开净化器,同时把电扇对着吸烟者吹;必要时打小报告,把他从办公室轰走......
肖霞老师怀孕时,也遇到过这个问题,她的做法是:每天给这位吸烟的男同事买各种水果和零食,他一想抽烟就提醒他换换口味吃吃水果,直到那男同事“告饶”为止。
于是肖霞又成了我的社会学导师。
好导师教你的,坏导师比不了!
大大咧咧的人当老师,丢三落四的情况难免有。吴琦有一次忘记去自习课坐班了,下课的时候才想起来,就给一位关系很好的张老师打电话,结果张老师的手机出问题了,俩人通话的时候她开的是免提……跟张老师在同一个办公室的恰巧有那个班的班主任。那位班主任立刻打电话给教学主管,主管找了吴琦谈话,了解了吴琦确属无心之失。主管告诫她说:“下次可不能这样了,就算打电话找人兜着,你也先问问人家说话方便不方便嘛,你这事办的……”
另一个男同事也稀里糊涂铸成了大错。他教的都是16岁以上的学生,却不懂得跟学生保持距离,被一个很执念的女生纠缠住,自己的家庭生活倒没受什么影响,但是惹来很多流言蜚语,后来做了两年就离职了,他自己自认为不适合当老师。
缺乏社会经验的人在职场像是坐车的人,而职场的导师则是老司机,既懂得专业技术,还认识路,能准确地判断方向,他当然也有把车开到沟里的时候,但大多数情况下他能把坐车的人顺顺利利带到目的地。
有的老师平时含蓄得很,一上了讲台就口若悬河:“我是你们的老师,我说的都是对你们好的,都是对的,所以......”这话让我想起晋平公与群臣饮时的一句感叹:“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说直白些就是:“哈哈!没有谁比做国君更快乐的了!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
当时太师兼宫廷御用乐师师旷侍坐于晋平公座前,有些听不惯,“援琴撞之。”
可晋平公酒喝得不太高,反映奇快,“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
作为一国之君,他惊讶莫名:“太师谁撞?”
师旷毫不含糊回答他:“今者有小人言侧者,故撞之。”“刚才有个小人在胡说八道,因此我气得要撞他。”
“小人?真的是误会么?”晋平公立即澄清:“寡人也。”
师旷也真给他面子:“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哟!这可不是做国王的人应说的话啊!”
对一件事情的判断,如果十个人里有九个人都这样说却只有一个人非那么说,那么,这是一个值得请教的人。
师旷,春秋晋国冀州南和(今河北省南和县)人,字子野,又称晋野。著名乐师,目盲。大约生活在春秋末年晋悼公、晋平公执政时期。
师旷是盲人,常自称“暝臣”、“盲臣”。其为何目盲,有三种说法:第一说是他天生眼盲;第二说是他因为觉得眼睛看到的东西使他无法专心地做一件事,所以用艾草熏瞎了自己的眼睛,使自己的心清净下来;第三说是他自幼酷爱音乐,聪明过人,就是生性爱动,向卫国宫廷乐师高扬学琴时,用绣花针刺瞎了双眼,发愤苦练,终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琴艺逐渐超过了师父。
师旷在晋悼公初年进入宫廷担任主乐大师,凭借其艺术造诣、满腹经纶和善辫口才赢得悼、平二公的信任,悼公末抑或平公时为太宰,是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音乐家。《淮南子》云:“师旷譬而为太宰”,他“大治晋国”,晋“始无乱政”。
世有导师,还得有可“导”之人。
中国人知道一个这样的道理: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瞎眼的师旷这样的目无国君,同侍左右的其他人看不过眼去,于是要“清君侧”了。他们这时自告奋勇:“请除之”。晋平公此时十分清醒:“释之,以为寡人戒。” (选自《韩非子》)
“放了他吧,我要把这件事(或“师旷讲的话”)当作一个警告。”
事实证明,晋平公这么说,不是惺惺作态,他的确身体力行了。
晋平公作为一位国君,政绩不错,学问也不错。他到了古稀之年70岁的时候,依然希望多读点书,多长点知识,还觉得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实在是太有限了。可是70岁的人再去学习,困难是很多的,首先是有点不自信,于是他又去询问他的贤臣师旷。
师旷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心里洞若观火。晋平公问师旷说:“你看,我已经70岁的人了,年纪的确老了,可是我还很希望再读些书,长些学问,又总是没有信心,总觉得是否太晚了呢?”
师旷回答说:“您说太晚了,那为什么不把蜡烛点起来呢?”
晋平公不明白师旷在说什么,便说:“我在跟你说正经话,你跟我瞎扯什么?哪有做臣子的随便戏弄国君的呢?”
师旷一听,乐了,连忙说:“大王,您误会了,我这个双目失明的臣子,怎么敢随便戏弄大王呢?我也是在认真地跟您谈学习的事呢。”
晋平公说:“此话怎么讲?”
师旷回答说:“我听说,人在少年时代好学,就如同获得了早晨温暖的阳光一样,那太阳越照越亮,时间也久长。人在壮年的时候好学,就好比获得了中午明亮的阳光一样,虽然中午的太阳已走了一半了,可它的力量很强、时间也还有许多。人到老年的时候好学,虽然已日暮,没有了阳光,可他还可以借助蜡烛啊,蜡烛的光亮虽然不怎么明亮,可是只要获得了这点烛光,尽管有限,也总比在黑暗中摸索要好多了吧。”
晋平公恍然大悟,高兴地说:“你说得太好了,的确如此!我有信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