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郭德纲老师在优酷的节目《老郭有新番》,无奈郭老师讲的速度太慢了(我怀疑郭老师根本就没想讲完)。
所以在孔夫子花两块钱买了个二手三国,到手之后发现这本书十分简单简朴,连注释都没有。再一想也挺好,免去了拾人牙慧。之前对三国的认识几乎只是老版电视剧和袁阔成老师的评书。
自己乱读之下也挺有意思,写一下自己乱读之下的感想,也不是什么大师,姑且言之。
******************
一个比较明确的现象,三国里响当当的名将谋士大都在中前期,随着时间往后退,人才越来越少。
其实这个时代也有很多人这么觉得,上一代人很多人才,这代年轻人不努力之类。。。
不否认或许真的有这种现象,比如很多体育运动肉眼可见的90后不如80后。但是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人才是否有真正的上升通道和展示提升自己的机会。
三国的经典桥段,关云长温酒斩华雄,让关羽在各路诸侯面前显示出自己的英雄本色,一战成名。
关羽能在这有这次机会在于三点:
1.十八路诸侯讨董卓,群雄并起,人才需求量突然变大,工作岗位众多
2.大哥刘备汉室宗亲,交往各路朋友,使刘关张在大帐中有个位置
3.袁绍嫌关羽缺乏业绩和工作经验的时候,曹操劝袁绍,让关羽试试
如果没有刘备这个大哥,没有曹操给个机会,关羽根本没有这次显威风的机会,更没有之后三英战吕布的佳话。毕竟此时赵云也在袁绍帐下,但那时根本没人在乎他。
关二爷如此英雄大才想有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都这么艰难,其他人想必也十分困难。随着时间往后推移,各路诸侯越来越少,工作岗位变少,阶级逐渐固化,底层的有才能者想向上就更加艰难,于是出现了人才越来越少的假象。
再说赵云,其实按理赵云的本领不逊于关羽。起初再袁绍帐下不得志,之后投公孙瓒也不得志。即便在诸侯混战各方渴慕人才的时候,赵云这样的大才也找不到称心的工作和识人的领导。
这样领导们还哀叹缺少人才就显得缺心眼了,明明是自己能力有限,对人有成见,不识人才,还非得抱怨人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