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我这样喜欢读大众快餐、鸡血励志的人,某一天也会想知道自己是谁,来自哪里的。
所以去年,我一口气买了好几本罗素的书,我知道他是和叔本华、尼采、苏格拉底齐名的哲学家。他经常谈幸福、谈快乐、谈婚姻。
其实看这些书的封面我就觉得有距离感,太素朴,太正经了,我以为内容一定是高深而枯燥的。但我的内心长期以来充斥着的庸俗已经如发酵而孳生的蛆虫,昼夜蠕动,它们嚷着要见识更高的天更白的云。
所以,我就先把罗素的书请回家来,放在书架上,等我哪天准备好了再着力提升一下。
今天就是那个等了一年多的时刻。我打开《幸福之路》,虽然纸质粗糙,但是我只看到一句话,就一阵心跳,赶紧合上了。
“自恋狂”在某种意义上是普通犯罪意识的反面;其特点是惯于自我欣赏和希望受人欣赏。当然,在一定程度内,这是正常的,用不着叹惜;它只是在过度时才会造成大的危害。
许多女人,尤其是上流社会的女人,爱的感受力完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强烈的欲望,要所有的男人爱他们。当这种女人确信某个男人爱她时,她便不再需要他了。
自负到了这个程度,对自己以外的任何人都感觉不到真正的兴趣,因此在爱情方面也无真正的满足可言。
首先我没想到罗先生的语言如此通俗,句子如此短小简洁,却又直抵人心。有些语句确实说到了我的心上,比如“当确信某个男人爱她时,她便不再需要他了”。我怀疑我某些时候也是这样的。
对于有些男人,开始时候还有几分好感的,可是对方如果表示的过于热情,超过了我的节奏,我本来有的几分感觉也会泯然消失,即刻冷冻。这使得自尊心强的男人会受伤,心胸狭隘的会报复,自卑的会逃避。他们不知道为何会这样。
而且我觉得,并不是只有女人这样,我遇到过几位超级自恋的男人也是如此,可能比我还严重。
他们的共性就是社会属性相当闪亮,比如名校,工作好,某方面特别突出,而且往往外表也不错,从小被父母宠爱大。他们追求女孩的方式就是全程都在炫耀,恨不得把自己身上的虱子都说成是具有贵族基因。然后他们就等着你露出羡慕崇拜的神色,觉得自己的魅力得到了证实,从而对你有了生杀大权。
这一招对于那种20岁出头的年轻女孩绝对屡试不爽。我听说有些女孩甚至为他们而精神失常。因为他们开始时不主动不拒绝,等到人家陷入情网了,他们予以决绝的冷漠。
我认识有三位这样的男生,巧合的是这三位在数年之后都离婚了。
第一位我认识他的时候,他25岁,在清华读博士。我和他第一次吃饭时,他说自己已经把博士三年的课程一年就学完了,正在考GRE,准备出国。说话之间突然冒出一长串英文,中间似乎没有停顿。又说自己在上什么老子之类的选修课,显得文理兼容,有勇有谋的样子。我当时确实觉得自己遇上一位才貌双全的人儿了。不禁春心荡漾。
好在接下来我就动用百度,对他进行了全方位的搜索,发现他在计算机方面颇有天分,甚至小有名气。不过在为人方面被人评价为幼稚。我便逐渐对其停止了幻想。
果然接下来此人隔一阵子给我发个信息。内容多是以炫耀自己,发表自己的感想为主。不是说他约了某个妹子吃火锅了。就是说有女朋友了,但是受不了天天三顿在一起吃饭。我很奇怪,为什么给我发这些,难道把我当成了知心姐姐?我就态度很冷淡,不回复。他竟然有一次还发来说,不知道为什么好多朋友都是开始对他很热情,慢慢对他就很冷淡了。
此人后来找了一个18岁、崇拜他的高中女生一起出国,在33岁的时候,听说分手了。
第二位是在世界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工作。在北京分公司外派。是个外国人。好在有一半的亚洲血统,所以看起来和中国人无异。这个人比第一个稍微低调一些,毕竟当时已经30多岁。他喜欢在群里炫耀最新款的手机,出国参加高档俱乐部PARTY,在北京有三套房子。不过他说他喜欢一个人登山,我说为啥,他说不喜欢照顾别人,怕被人拖累。他没事的时候喜欢拖着你一直聊天。自己忙的时候,隔几个小时才冷漠地回复。他的右手无名指一直戴着婚戒,事实上他已经离婚好久了。
第三位是中国人,但是在西班牙留学2年,自称老海龟;在社科院工作,说自己是中国智囊团成员;在顺义有套房子,说自己是钻石王老五。当时已经34岁,仍说自己容颜不见老,“我们社科院的男人都老得慢”。可是我见到的分明是一张中年男人发黄的脸。此人结婚三个月,老婆便出轨,以离婚收场。他说是因为老婆人品坏,“下次一定找个人品好的”。在聊天中,他无意中流露出在家里工作的时候,听老婆说交水电费等事时,很烦躁,觉得打扰了他研究学术。听到这里,我静悄悄地撤退了。
如果一个男人认为离婚这种事自己完全没有责任,都归咎于对方。那么,第二次婚姻也不会长久。
这三位虽然都有体面的外表和工作,但是却无法拥有很好的人际关系和亲密关系。因为他们的大部分力气都花在了获得外界的认可上。他们在与人交往上,无法以平等心态对待。觉得别人低他们一等,可以被他们随意碾压。
罗素说:一个只关心自己的人不值得赞美,并且别人也不会去赞美他。因此,一心想要世人赞美他的人,未必能实现他的目的。即便能够实现目的,他也不会完全快乐,因为人的本能不可能完全以自我为中心。
果然,开卷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