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路上,看到一个微信群里,朋友A拍了一张他自己在地铁上所见的图,文字说明是:一个孕妇站着,坐在位置上的男子塞着耳塞装鸵鸟。随后,发了一个磨刀霍霍火气冲天的表情图。
见他义愤填膺,我回复了一句:让座是情分,不让是本分。可以自己让,不需要要求别人必须让。
我说了自己的一次亲身经历:“有一回我刚打完点滴,从医院回家,坐的也并非老弱病残孕座位,不知何故,被售票员盯上,在我面前向大家吆喝给一个老人让座,见我没动静,带着几分恼怒地直接对我说:你让个座呀!我那一刻能感觉到全车人的目光都在聚焦我,我无法解释什么,只好在那售票员正义凌然的目光中站起来,盯着高烧未退的脑袋一路头重脚轻地站回家。”
我说,也许那个戴耳机的人昨晚陪住院的母亲一整晚,也许他刚加完夜班回家,也许他失恋宿醉刚醒……每个人都可能有苦衷,有些人的一眼看得到,有些人的看不到。有可能他只是不想让,但那也是他的个人选择。对自己提要求,是道德;对他人提要求,是道德绑架。
这位朋友说:“他可以不让,我必须提醒。”
我说:“你可以对着大众提醒,但不要对着某个个体提醒。说到底,他真的不想让,也是个体的自由选择。在不违法犯罪,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一个人的自由意志,是应当被尊重的权利。”
朋友B说了自己的亲生经历:“我有一回在客户工厂一站就是一天,再站了近一个小时地铁后总算有了座位,坐了两个站上来个孕妇,在我之前的两个座位都没让,她就继续往我面前站过来,挺着肚子看着我。我真想视而不见啊,但最后还是让了。”
我们多少多有过被道德绑架的时刻吧?那滋味,一定很不好受。所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想起一件旧事。多年前,我曾在老家一所高中任教。有一日,某班有个男生在放学路上给老人让了座后,发现车上还有别的老人上车,而同校的同学没有让。他于是很愤怒,当天回去,写了一个倡议书,第二日拿给班主任看。倡议书先是把有些同学没有让座的现象批评了一番,然后讲了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的大道理,倡议大家都应为有需要的人让座。
倡议书写得也不错,倡议内容也很好,后来班主任将这份倡议交给了学校,这份倡议最后在全校得到推广,那位男生,一时也成了风云人物。
然而,我一直记得这件事,且,每每想起,心里的滋味,并不是很好。
也许是我的一点偏见,我总觉得,那个男生,当自己在车上让座,而发现其他人没有如他一样让的时候,一方面感觉到了自己的道德水准之高理应被奉为楷模,另一方面是感觉到没有如他让座的人占到了座位的便宜而并没有获得惩罚,那一瞬间,他,心理失衡了。而真正高尚的灵魂,只会从助人中获得乐趣,不会有心理的失衡。雷锋做了很多好事,但从没写过倡议书,要身边人向他学习,不是吗?
让座,原本是多么小的事情,我们几乎每个人都做过,真的没有什么值得宣扬。真正的善,是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的。雷锋的可贵,是在于从不可以张扬。更何况,本身就是让座那么一件举手之劳的事情。
因为我让了,而他们没有让,于是我就要跳出来进行一番批判和倡导,何必!
高圆圆主演的电影《搜索》,讲的就是一个关于让座引发的故事:都市白领叶蓝秋刚从医院的体检中得到淋巴癌晚期的噩耗,在公交车位上默默消化着自己花样年华,却即将凋零的残酷现实。这时,一位老大爷来到她座位边,看她对自己的出现殊无反应,于是口气恶劣地要求其为自己让座。叶蓝秋说:“”我就是不想让座,怎么了?你想坐坐我腿上啊?”作为旁观者,自然只看到了老人的羸弱和姑娘的霸道,于是一场网络舆论绞杀和人肉搜索朝着叶蓝秋展开。
让座,一个“让”字,本身就包含着礼让的意思,是一个人,把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无偿礼让给了另一人。这纯属情分,并没有必须做的规矩。
有时候我带着女儿出去坐公共交通设施,总有坐不到位置的时候。绝大多数时间都会有人为我女儿让座,但也难免有没人让座的时候。我告诉我的女儿:“公交车、地铁的座位,使用规则是先来后到,谁先到就是谁的(当然,关爱座位优先倾斜给特殊人群)。如果有人给你让座,你一定要衷心地表达感谢。如果没有人给你让座,你就好好自己找地方扶好。”
这个世界不欠任何人,获得善意要感恩,没有获得不可以抱怨。没有任何人有资格要求世界的让道。无论你多么弱小,那也是每个人自己的人生。世界主动给出的善意是情分,带着感恩心去接受,但不可以搞不清楚情分和本分的界限,不能把自己的弱作为要求世界让道的资本。
我们可以接受世界的善意,那是我们的福分,但是不要去做索取者。因为谁也不欠你的。这是我对我女儿一贯的教育。
做人,手心向下,做个施予者,那才是成功的人生。手心向上,向世界要求给予,那就太失败了。
我的一个朋友,是个单亲妈妈。去年交往了一个单亲爸爸,两人相处也不错,本来谈婚论嫁,最后临了,她改变了主意。我问她原因,她说,偶然的机会,听到男方的爷爷奶奶在教育男方的孩子说:“以后你要叫这个阿姨作妈妈,你叫她妈妈,她就得对你好。她既然做你妈妈,待你好就是应该的。她要是哪里做得不好,或者没有像对她自己的孩子那么好,你就来告诉我们,我们帮你盯着。”
她说,其实我既然打算给这个孩子做继母,那么待他好自然是我应该的。但是当这句“应该的”口口声声从孩子的爷爷奶奶那里说出来,并且教育给孩子以后,这对我就成了一种道德绑架了。从今往后,无论我待这孩子多好,他也不过觉得我是应该,我和他很难培养出真切的感情。而男方家人戴着“你应该的”的有色眼镜看我,无论我多努力,他们也只会不断发掘我做得不够到位的地方,甚至造出很多无中生有的罪名来。后妈本就难当,我觉得我没那自信,能在这样的家庭里扛住未来毫无感恩心,只有不断地比较、挑刺和找茬的生活,不如尽早开溜。
不对不懂感恩的人付出感情,免得遭遇道德绑架,我觉得,她是个智者。
别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对他人横加指责,那样不会显得你高尚,只会显得你专横。道德层次的高低,是每个人自由的选择。真正高贵的灵魂,从不靠对身边的要求来展示,而只默默提升自己的修为,然后自然散发高尚的能量场。
道德这件事,加诸己身,是修炼,加诸他人,是绑架。
别绑架他人,修炼自己就足够。